文学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很多考生都希望在高考中选择理想的专业实现自己的“文学梦”。针对考生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两所高校的三位教授,他们的研究领域分别为语言学理论、文学翻译研究和广播电视学。
问:文学类专业主要学习什么?具体包括哪些相关专业?
教授A:文学学科门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三大专业类别。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等专业;新闻传播学包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专业名目繁多,语言种类多达60种,除了联合国通用的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等语种以外,还包括一些小语种,如斯洛文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爱沙尼亚语等。
教授B: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共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问:三个专业类别内部的各专业间是否也有热门、冷门之分?
教授A:专业间的热门、冷门其实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着的。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该专业学生的文笔较好,思维活跃,既可以在新闻出版系统,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近年来,麦可思研究院根据历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总结出中国大学“红黄绿牌”本科专业名单,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连续三年位列“黄牌”专业(即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红牌”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了解中国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可以预见未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教授B:我也认同专业的冷热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状况会不断发生变化。以英语专业为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语言,也是历年来高考报考人数较多的热门专业。但由于近年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过多,导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另外,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给英语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东欧和亚非的一些语种,就业领域狭窄,就业岗位有限,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所学专业,改行就业。
教授C:较之其他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类的各专业在冷热门上的变化不能说没有,但总体来说变化趋于缓和。比如说,新闻和广播电视一直都是年轻人非常向往的职业,就业难度不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广告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问:什么类型的考生适合报考文学类专业?
教授A:汉语类专业就业面相对宽泛,政府企事业单位都有需求。
教授B:由于大多数外语类毕业生都在某个具体的行业中就业,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除了将语言作为工具掌握扎实的沟通技巧与写作技能以外,更应注重综合人文素养的养成。毕业生可在本专业基础上再掌握一到两门外语,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考取翻译、商务英语和会计等职业资格证书。
教授C:新闻传播类专业具有一定的互通性,新闻学不仅重视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还需要学生具备新闻采集、编辑和播报能力,且对时事政治持有兴趣,对新闻热点较为敏感。那些致力于学习广告学的考生,一定要赋予创造性和想象力,思维活跃敏捷,并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