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台湾校友陈伟振,华侨大学校友总会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
之所以耗时如此之长,陈伟振说,是因为家族生意一落千丈,不得不搬家,毕业时留给学校的联系方式就失效了。
陈伟振来自台湾中部的云林县,他的祖辈早在郑成功时代就去了台湾,并在那里种地耕田过了三四百年。到父亲这一代时,则成了建筑工程师,主要为别人修路盖房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预见到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伟振的父亲把他送回大陆,送到祖籍地福建的华侨大学念书。那是1992年。
在华侨大学,陈伟振在先修部学习,对于历史、地理科目,则是把以前自己在台湾所学的相关知识全部推倒重新学过。那是相对困难的一年,但不服输的伟振硬是从头把这些内容全部“K”了下来,并在一年后入读华侨大学法律系。
在华大法律系的这四年里,陈伟振和同学一起上课念书,一起出外旅游,一起喝酒喝茶聊天交为朋友,彻彻底底地融入了班级的生活,“从而开始了大陆生活的真正篇章”,也为自己稍后在大陆的继续学习与工作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1997年华大毕业后,陈伟振来到北京闯荡,并在一年后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继续修读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位,直至2002年毕业,开始接一些朋友介绍的有关台企的非诉讼案子。2003年,伟振来到广州,在一家做鞋的台资厂打了一段时间的工,没多久就又回了福建,加盟叔叔创办的漳浦名泉乳业有限公司,开始“养牛”生涯。
自1992年踏入祖国大陆始,伟振已在大陆生活了十多年,交上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因为国内到处都有同学和朋友,这些年在大陆南南北北跑来跑去,即使身上不带钱,伟振的心里也一点都不会发虚,曾经在北京,他甚至至少有半年时间吃饭自己没掏过腰包。
十多年的大陆学习、工作与生活,也让伟振对两岸的法律、人情均有充分的体会和了解。尽管从头到尾都不懂得养牛,但任职公司副董事长的伟振,处理起证照办理、业务开拓和市场分析判断等工作来,依然一点都不含糊。从接手叔叔的公司到现在,他所饲养的578头牛不仅由瘦由小变肥变壮,而且每头日产牛奶由原先的5公斤发展到现今的20公斤,增产四倍以上。
被华侨大学校友总会找到之后,陈伟振也被聘为总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1月1日、2日,他受邀回校参加母校建校45周年庆典大会,同时出席校友总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很受激动与鼓舞。他说:“看到那么多的校友捐资母校建设与发展,很是振奋。这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校友不是压力而是促进,会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今后有实力来回馈母校。”
而目前在台湾地区,估计有超过两百名的华侨大学毕业生。早在大学时代就曾担任过台湾学生联谊会会长的陈伟振,此番毫不推辞筹备成立华侨大学台湾校友会的重任。“既然学校找到了我,我就要负起这个重担。”伟振说。
“台湾学生对成立这个校友会有信心,我也对成立华侨大学台湾校友会有信心。”临离开校本部前往厦门参观华侨大学新校区之前,陈伟振叮嘱:“你一定要把这句话写进去。” 。(原载2006年1月10日《华侨大学报》)(编者注:华侨大学早在1985年即率先开展对台招生,是大陆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已培养了五百多名台湾学生。华侨大学台湾校友会2009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