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高考改变亿万中国人命运。(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2018年高考录取正在进行之中。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保障学生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发展兴趣,有创造性,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育公平,还要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在地区与地区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诸多政策目标,改起来殊为不易。恢复高考40年,也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40年。高考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平衡改革与稳定的样本。继2018年6月7日《我看高考改革趋势》一文后,本期,我们继续请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的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分析高考制度。欢迎读者来信发表您对教育话题的分析和建议,来信务求简短和见识。
高考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一种考试
南方周末:都知道高考是指挥棒,“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中小学似乎仍然是围绕着提高考分来组织教学,教育部门想“减负”,但落地起来似乎很难。
刘海峰:的确,现在中国因为有高考存在,它指挥棒的功能非常强大,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育。中考与之类似,导向功能也非常明显。所以,应试的压力在中小学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课业负担也蛮重,在这种情况下,想改变中国学业水平很重的这种情况,很难。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