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前几年,针对家政学开设课程广泛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杂而不精”、“万金油”等说法。“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有学精”,是部分家政学学生的困惑,也是陈秉卓的困惑。
不过,三年学习下来,陈秉卓也认识到,家政学并不仅仅等同于“做保姆”。“它是一个大学科,大多数师兄师姐毕业后都是从事家政培训、管理,或者进入教育机构、养老机构做管理。”
朝阳产业
也有乐观的学生。
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学生华贝欢(化名)在谈及当初为何主动报考家政专业时,想起朋友对她说的一番话,“从事养老方面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家政是一个朝阳产业,竞争小需求大,未来大有可为。”
如今一年的学习下来,华贝欢深有感触,“现在中国老龄化严重,又开放了二孩,很多父母都缺乏照顾家庭的时间,这就需要更多专业的家政人员。”
据中国网报道,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000万人。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扶持家政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倾斜,让华贝欢在内的家政学专业的学生都更有底气。
华贝欢所就读班级为订单班,班级和对口企业签订了协议,学习期间可以前往合作企业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但同时,订单班也需要满足企业的部分技能需求。“我们前两届是和太平养老签的协议,在学习的时候就要侧重于养老方面。”
大一阶段,华贝欢的课程主要以理论为主,“有家政学概论、个人家庭理财、家庭食品与卫生学等”。大二阶段则开始以实践为主,上插画、茶艺、针灸、家居设计等课程。课程多、课时长,成为家政专业的主要特点,他们常常打趣:“花了3800块学费上了38000块的课。”而实习则是贯穿了整个大学四年。
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的安一君(化名),也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实习,每学年的实习内容都与课程相结合。“大一是营养学实习,就在一家养老机构进行营养宣教,向老年人讲一些常见老年疾病的饮食方法,以及如何在饮食上对老年疾病进行防治和护理。大二学习了家庭社会学,就进入社区实习,大三就根据自己的发展选择实习,我们对养老领域感兴趣的,就在养老院实习,吃住都和老人们在一起,为他们服务。大四就是去家政公司、家政培训学校等。”
大三在养老院的实习过程中,安一君还帮助一名90多岁的退伍空军老人,整理了一份回忆录,这让安一君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专业的魅力。“我觉得家政学这个门学科是一门生活哲学,也是一门实用科学,它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未来会更加重要。”
华贝欢和安一君一样,对这个专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在问及身边同学有没有后悔入读家政学时,华贝欢回答得很爽快:“没有人后悔。”她告诉澎湃新闻,在最初开学的时候,或许有同学接受不了,有转专业的想法,但一年下来,家政订单班还是完完整整的。
说服自己的内心是第一步,但和何晓灵、陈秉卓一样,他们也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
“学了一堆没用的”、“家政就是做保姆”、“毕业就变成无业游民”……不看好家政学的声音像潮水一般涌来,他们之中有人倍感委屈,华贝欢就常常和同学在网上宣传家政学的含义,说到气愤之处也会拌几句嘴。也有人选择默默担下来,安一君说:“我们很难和每一个人去解释什么是家政学,毕竟每个人认知水平不同,而且很多专业至今都处在被误解当中,不能因为误解而放弃一个专业。”
高就业率与高流失率
和陈秉卓等人感受到的焦虑不同,在政策和行业的大背景下,多名接受采访的学生反映读家政专业“不愁找工作”。
湖南女子学院教育与法学系主任邵汉清介绍称,2017、2018届家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为100%,在家政企业从事管理或家政培训机构从事教育培训的占比65%。还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开设家政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据学院统计,就业半年内月薪过万的毕业生占比12%。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