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事例。
1.2005年5月,央视在《新闻调查》中播放的《“神童”的成长》,引人深思。这位“神童”叫魏永康,才几个月大,他的母亲就每天教他古诗,矢志把他培养成“神童”。他也不负所望,四岁开始读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经历让人们自然而想到的就是天才、神童。但是,最近这位少年一帆风顺的成长之路开始有了一些挫折——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学回家。看看这个神童的成长历程,我们觉得,与其说是孩子在走“神童”路,倒不如说是母亲在圆“神童”梦。这个孩子从小就是只是吃饭看书,没有游戏(在湖南读大学时,老师同情他在周末带他去放风筝,结果老师也被他的母亲骂了一通),没有劳动(读大学时还要母亲陪读,自己什么事情都不会自理),没有朋友(几乎没有和同龄人正常交往的经历),没有交流(直到现在,与人交谈,思想和语言都不很畅达)。
2.现在不少家长有一个非常错误的家教公式: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全依着你。请看,这两位家长正在向孩子交待政策。父母二人正在和儿子谈话。父:“我什么都听你的,只有一样你得听我的:好好学习。怎么样?”子:“行。”母:“家里的事儿什么也不用你管。衣服不用你洗,饭不用你做,收拾屋子不用你,刷锅洗碗不用你,连手绢都不用你洗,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你只干一件事:把学习搞好。听见没有?”子:“听见了。”
3.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急功近利者也大有人在。他们总嫌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不刻苦,抓得不紧。进步不快。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过分干涉型教育。总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如一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唠叨:“怎么回来就看电视?”“男孩子,学跳舞有什么好?”“女孩子,打什么篮球!”“专心读书,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都学不好,还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活动?”作为家长,适时适度地关心、敦促和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忽视孩子正当的言行自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而无节无度地干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令孩子无所适从,是不妥的,也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出现两种不良后果:一是为了顺从大人,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独立,失去个性,甚至还失去诚实;二是孩子产生与大人对抗的心理,或是成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
4.日本的父母对孩子施行的是一种“严酷”“不仁爱的”挫折教育。有个故事:大雪天,一位孩子发着高烧,但是他的父亲却拒绝了送他去上学的请求,要求孩子就算是爬也要自己爬着去。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和名言警句。
①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母多败儿。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是小爱,授人以渔是大爱。有句歌词很流行:“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小诗《爱》:“白色的雪花,落在红色的樱花上:‘我要把你的血液变冷。’热情的樱花/吻着冷酷的雪花:‘我要教你学会爱。’爱——怎么能拒绝呢?冷酷的雪花融化了,融化在樱花的花心里。”⑦刘墉说:“爱不是顿悟,是渐悟。”
⑧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未过于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4)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如果说温柔的爱是细雨,滋润着生命之树的枝与叶,那么严厉的爱就是狂风暴雨,吹打着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②果农在春夏为果树培土施肥喷药是爱,在冬天为果树剪去冗枝繁叶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③传说鹰总是把刚长大的小鹰扔下山谷,让它自己振翅高飞。
④有一种鸟叫无翼鸟。无翼鸟并非生来就无翼,而是因为它长得漂亮,被人们奉为国鸟,一直养尊处优,双翼逐渐退化,才成了无翼鸟,永远不能在蓝天白云下飞翔了。
⑤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里,有很多鹿,但也有很多鹿的劲敌———狼。为了保护鹿,当地人大量捕杀了狼。失去劲敌追逐的鹿数量一度有所增加,可是之后不久,鹿的数量又开始下降。原来,在缺少强敌的生活环境里,鹿群生活安逸,运动量显著减少,体质不断下降,导致大量死亡。人们只好听取了生态学家的话把狼再请进去。于是鹿又四散奔逃了,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