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海淀区高考一模考试已展开,针对此次考试进行第一时间深度解析。希望能对广大全国高考考生备考有所帮助及指导。以下是高考语文名师国家玮杨洋老师对海淀区一模语文作文进行的深度解析,并对即将参加6月高考考试的考生提出了具体的备考建议。
杨洋老师表示,近两年的模考、真题作文,皆有时政有紧密的关系。这一点背后的玄妙,杨老师在海淀剧院的命题解读讲座中已经有过详细论述。
下面是2013年春季一二模题目与时政内涵的对应
作文题目 时事
2013海淀一模:李太奖 文化软实力
2013西城一模:有我还是无我 走基层:奉献
2013东城一模:动物冬眠、迁徙 走基层:坚守
2013海淀二模:结伴同行 走基层:团结
2013西城二模:小确幸 中国梦:幸福
想考好一模其他城区的试卷吗,想考好二模吗,想考好高考吗?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语文主讲杨洋老师告诉你,作为新东方的学员,你们的知识、解题能力都应该日臻纯熟,但在余下的时间里,还需要学三个东西:
1、 新题型分析
2、 作文时政解读和对应练习
3、 考场解读思维和能力强化。
如何在考场上有条不紊地审题立意并形成深刻的论证、展示你思想的深度、阅读的功底和文字的精彩呢。下面,就此考场上的重中之重,杨洋老师告诉你如何做来。
一、现在高考时间:上午10:40
距离高考结束还有50分钟的时间,正好用来解第六大题第二问,即50分的大作文。合理的时间控制体现出你对各个题型的熟练把握,不能因为阅读大题而拖累作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让你在与平时一致甚至比平时更加缓和的写作节奏里,保持良好的应考写作状态。
二、在7~8分钟内,完成审题立意
(一)这个题型怎么做:此题是杨老师在考前再次提到的题型,导语+角度。
2008北京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2011北京卷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门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对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以上两道真题是北京近年的同题型,刚刚结束的丰台一模也是这个形式。各位同学要在发言者的几个角度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展开,但尽量不要脱离所给的提示角度。
这个时候的审题工作,往往会带有学生们强烈的个人感情喜好。特别是在大家学习压力都很大的时候,学生们特别容易选择太过于理想化的角度,动手写作时才发现难以自圆其说。例如,去年海淀一模中很多同学去写“淡茶白花”式恬淡的生活,2013浙江高考很多同学去写“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也不愿去做英雄,今年西城期末很多同学去写愿意在山腰徜徉而不去冲击巅峰。仔细想来,你现在能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么,考得不好的话,你能说一句“我恬淡”就淡定了吗。我想这样的同学现在根本没必要看一模解析,你可以直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所以,选择立意角度要充分考虑到结合自己和现实的情况,更要充分领会命题人的提示信息,以及充分了解时政命题的背景。这才是一个专业的、富有头脑的解题者。
请按照杨洋老师上课所讲此题型的分析公式入手,从三个家长的发言切入,总体说来,此题有两个大的写作方向:
1、甲:加快教育的投入,早学早慧。
2、乙、丙:拒绝严苛的训练和猛进。
我们迅速发现,原来乙、丙是一拨的,从题目字数、论证的理性,还有最后甲家长无力的申辩“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可以看出,“拒绝严苛的训练和猛进”是命题人真正想让我们写的东西。
(二)立意要有区分度、层次感和扩展度
这是杨老师上课反复强调的东西,你听了我讲的作文课,与众不同、超群拔萃是必然而然,在考场上不仅要有自信,更要有优越感、要有精英意识。
1、你能想到,有一批选手居然会去写要多学猛学这样简单粗暴的观点,甚至一边骂自己口是心非,一边哭着列举司马迁、苏轼、沈从文的例子。这时,选择后者的你已经远远地甩开了他们。
2、你又能想到,好一些的选手们会写乙、丙,但他们只会就材料论材料,而绝不会产生明确的立意、方法论。一句话,他们只会答题,而不作文。
那么,此时请你拿出自己的立意来。一等作文评分中明确要求:立意明确,中心突出。那些让学生们写得含蓄隽永的老师们,根本没有仔细地看看评分标准。请牢记一点,考场作文是一种高级的解题,但前提是不能脱离解题的本质。当我要写乙、丙时,我首先明确,学习不可猛进,尽早、赶快恐怕利少弊多。那么,最重要的,学习的状态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乙、丙最致命的问题,也是决定你是否高分的分水领,方法论方法论!乙、丙只有反论点,他们没有方法论,所以你必须写出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否则一定一切都是空谈和口号。有了方法论,你的文章就有灵魂,有了论点整个文章都有了生命。
这时候,我多么希望你听过我海淀剧院或是公主坟的政策、志愿讲座,或者至少你加过我的微博。在上面,我曾经分享过《西方名著入门》中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培养理解力的教育,是能够让受教育者形成学习能力的教育。
杨老师给出一定立意:学习不必尽早赶快,但培养对知识的兴趣、求学的精神,则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阅卷者在千万庸作中自然眼前一亮,此生观点明确、立意清晰,值得一读也!
3、你还能想,更好的一些选手们,他们虽然有了明确的立意、方法论,但他们不会有清晰、富有层次的论述。一句话,他们只会作文,却不会思想和论辩。
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到,当题目中有反观点和提出人物时,反观点及人物自然成为一个反例段落。去批驳他们,自然会形成一个层次,同时也为正面观点的出现做好铺垫。反例反论、正例正论,已经有了两个内涵丰沛的段落。接下来做什么,可以站在时政的高点、教育的角度来俯论材料的现象。此时,阅卷老师早已经被你清晰、冷静的思维所摄服,你将继续论述,告诉他,哥才刚刚开始。
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到,当题目中有反观点时,千万不要忘记辩论分析的精彩。正反观点的对立统一,可以让文章闪耀理性的光彩,具有成人般成熟的哲思,让阅读者完成折服于你全面的论述。当你同意乙、丙时,难道甲家长就没有苦衷和些许合理性了吗。他也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其出发点并没有错。我们未尝不可以去理解他,再去教育他、说服他、改变他。据杨老师所知,钢琴是需要童子功的,半路出家成为大师很难。家长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没有权力强行把不合理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更喜欢数学呢,钢琴就不妨成为陶冶情操的工具,钻研数学一样可以成为大师。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受教育者对于知识的热爱,并让受教育者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甚至,结合中美教育和改革方向,不妨大胆提出,难道所有人都要成为钢琴家吗,难道过别人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甚至还可以更大胆一些,难道只有成为“家”才算成功吗,如果成为一个维修钢琴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行吗。教育未来的变革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培训知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相结合。在国外,高技术型人才所受到的尊敬,其薪水都不亚于一个大学教授。所以,求学的本质是求知,而不是求快;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家”。
于是,论述由对立再转回统一。从时政的高点与现实进行紧密的结合,此时,老师已有即被你全面、客观、理智的论述摧毁的节奏。但是你还不能放过他,你要告诉他,哥才刚刚开始。
4、你还能想,那些写议论文的高手们,他们虽然有了明确的立意、方法论,还有了清晰、富有层次的论述,但他们没有真挚的抒情、发自肺腑的陈述。一句话,他们太会思想和论辩,但不会抒情和自省。
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到,作文的本质是做人,“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的目的是进行深刻的自我教育,“君子日参省乎己”。如果作文的结尾就是几句空洞无力的口号,则前功尽弃,终入末流,为阅读卷奚冷。可以拿到高分,但很难成为满分。写这样的作文,和呆坐在琴凳上练琴,却与音乐没有任何情感交集一样,这绝对不是“大家”的境界。
18岁的我,可能已经错过了成为钢琴大师最好的练习期,但我并没有错过探究学问最美的青春。像一篇乐曲,也许我的前奏合缓,但每一个音符都铿然有力,我无愧于人生的抉择。我感谢父亲、师长对我严苛而智慧的教育,让我一直有着对于知识的热爱、求学向上的决心。大学的学业会让我找到治学的方向,未来我会在所爱的知识中勇猛精进,也会徜徉在博学的海洋享受智慧的快乐,在快与慢中演奏人生的乐章。
5、你还能想,那些真正全面的高手们,他们虽然有了明确的立意、方法论,还有了清晰、富有层次的论述,甚至还有了真挚的抒情、发自肺腑的陈述,但他们往往没有全篇布局的意识。一句话,他们太关注段落,但缺少结构意识和全局谋篇。
想拿满分,要经得起推敲。有的文章初看上去不错,但阅读者准备提交高分试卷的时候,回过头一着,却发现不过是碎玉断琼,拼凑成篇而已,想拿满分,须能再造完璧才行。
杨老师在春季课上反复讲到,高考作文高级写作手法,要能够与散文阅读的布局思维互鉴。此部分涉及几点文学手法的使用,此文字数有限不详讲。
三、在40分钟内完成700字作文,段落控制在7段之内,平均每段使用8分钟。考试结束。
大家请将杨老师的例文和逐段分析,配合上文进行学习。
人生乐章的变奏
——教育之早快与求学之长远
开篇:分析材料,注意杨老师强调过的,如何运用反例引入。(高阶技术请班上同学自行关注)
一段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行云流水的指法,背后有多少挥汗如雨、枯燥机械的练习。感人的乐曲、宏伟的作品、伟大的灵魂,往往都需要经历最为痛苦的历练。当我在聆听和阅读的时候,可否思考过背后伟大人物成长的历程,并在作品之外对人生产生更深刻的反思呢。
朗朗父亲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父亲如山,严教如爱。朗朗成功的经历让人感叹勤奋的力量和家教的严格。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80年代中国第一批钢琴热,为何只出现了朗朗一人,难道就没有第二人历经了如何巨大的磨练吗。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朗朗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和值得被复制。教育的目的、意义,是否只能靠不断地提前、加快、从严来实现。
分析:正例、反例,文史积累和现实眼光兼具。
严父之形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形式,似乎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已经成为了家教的榜样。不断地加快和赶早,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受教育者的现状呢。我想,一味求快求早不会是真正科学的做法,而只是一些家庭和家长的一厢情愿。而为孩子选择的理想,又是否真正符合社会未来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志向,则完全是一种猜测。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可算是中国启蒙教育成功的典范了,但没有后期持续的努力和真正治学的精神,早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今天的英语教育已经不断地尽早、赶快了,从小学提前到初中,再到幼儿园甚至到胎教,但我们今天还没能产生梁实秋、林语堂这样英语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有让美国都感叹的扎实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提前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对应地产生更多影响人类的成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在前几日的阅读中找到了灵感。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的一套《西方名著入门》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神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长远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填鸭式的教学中,一边忍受教学的痛苦,一边渴望着成功,而应该培训求知的能力和兴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关于理解力的教育”,作者说,如果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就是“随时准备好去做任何事”。所以,快学早学未必是真正的好事情,热爱知识、长久地发力,才能踏上真正的大师之路。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经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让孩子少承担一些未来的重负,并不是不负责任。但让他们体会到青春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不可牺牲的人生财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摄影界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无愧于父辈的教导,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我看这也是一种成功。
(课上刚讲过的备选例段:以科举出身的曾国藩,他的家教也没有强迫两个孩子一身穷攻科举,曾纪鸿和曾纪泽先后放弃自小修习的旧学投入新学之中,一个成为外交家,一个成为物理学家。)
辩证:对立统一,结合时政,关注其现实意义。
当然,成为一个钢琴家的确需要童子功,天份与努力同样重要。孩子需要父亲母亲的成熟的指导和督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成为朗朗。模仿别人的人生,永远只能亦步亦趋,难以成为大师。以米歇尔访华为标志,我们开始慢慢开始寻找中美教育的互补。特别是美国教育中,对个性的尊重、对兴趣的培养,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在哈佛和耶鲁的招生中,分数并非唯一的标准,一个学生怎样认识自己和构建未来,才是他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有建树的人更重要的标准。而想实现这一点,完全依靠家长严苛的训练和监管绝不可能实现,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中国中学生在摆脱高中的学业重压进入大学后,很可能放松放纵的原因。所以,培养对于知识的热爱、学业的追求,给予其一生永不放弃求学精神的态度,更加重要且富有远见。
尾段:结合自己,畅谈感想。
18岁的我,可能已经错过了成为钢琴大师最好的练习期,但我并没有错过探究学问最美的青春。像一篇乐曲,也许我的前奏合缓,但每一个音符都铿然有力,我无愧于人生的抉择。我感谢父亲、师长对我严苛而智慧的教育,让我一直有着对于知识的热爱、求学向上的决心。大学的学业会让我找到治学的方向,未来我会在所爱的知识中勇猛精进,也会徜徉在博学的海洋享受智慧的快乐,在快与慢中演奏人生的乐章。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