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启示:
同一知识内容在4个评分项中不会重复给分,即答题时避免同一知识内容的反复出现。
评分项2与评分项3是个组合项,力求选用材料与知识内容的一致性。
关注背景材料的自然段落与答案(要点)层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避免价值判断的空泛。
关注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最大特色。高考政治试卷不回避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重大时事热点。试题以热点问题为切口,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理解、分析说明、综合运用和评价能力等。故必须关注近期社会热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两会”与政府工作报告、“嫦娥三号”与探月工程、东海防空设别区的划设与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上海)自贸区与对外开放、亚信峰会与中国周边外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内需等等重大的时政热点、经济热点、科技热点和社会热点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如,新中国首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底召开。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1)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视角,简要回答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原因。
答案示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相对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意义所在。
(2)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着发展水平总体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支撑不强等问题,请选择一角度,就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简要方案。
答案示例:结合地区优势,建立特色鲜明的地区产业,以增强产业支撑作用。如,发挥地区的产业优势,选择和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保型的绿色产业,同时搞好城镇化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发展能够为城镇居民提高优质服务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性产业,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福建高考网温馨提示:以上便是关于“名师讲解高考临战应对策略:学习审题现在不晚”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高考考试经验、高考考试技巧、高考考试心得等相关内容,请访问福建高考网【http://www.555edu.com/beikao/】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