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记者张莹 长沙报道
距离高考只剩6天,不少学校即将或已经放假。
紧张吗?肯定会。在湖南师大附中和长沙市一中,考生在课间做放松操、打乒乓球,把烦心、焦虑扔得越远越好。这个节骨眼上,家长可能比孩子更紧张。这两所名校的老师建议:最近几天,只需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有关学习的一切话题,还是高考结束后再聊吧。
提醒一:睡不着并不一定影响成绩
在长沙市一中,关于放假备考期间怎么安排复习、作息,每个高三学生都要写一张计划表,还得给班主任过目。高三年级组长朱端顺老师说,希望大家都用最舒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冲刺”。
如果紧张得睡不着怎么办?朱老师说,这几天跟平时没啥区别,睡眠偶尔不正常也不要紧,“我教的学生里,有个高考前一整晚没合眼的,最后还不是考上了浙江大学?”他认为,不一定要逼迫自己数绵羊、数数字,年轻人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足够了,并不影响成绩。
对于家长,朱老师提醒说,在考前最后几天,家庭中需要很安静的氛围。父母之间得避免争吵,克制脾气。家长愉悦的心情,对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示范。万一发现孩子有些不对劲的情绪,也不要过度关怀,可以悄悄跟班主任沟通一下。
提醒二:小紧张出成绩、出水平
黄兴若是长沙市一中的化学老师,也曾担任多年的高三年级组长。有些考生为了放松情绪,包场大唱卡拉OK;有的考生为了熬夜提神,一杯接一杯喝咖啡……类似的情形,黄老师都遇到过。他的观点是,紧张出成绩,紧张体现水平,“谁都会有点小问题,就比谁沉得住气,谁丢得下包袱”。
高考,考学生,也考家长。黄老师说,有三句话,是家长这几天最忌讳说的:“我们的希望全押在你身上,你要争气!”“你现在还抱佛脚干吗,平时没看到这么努力。”“前面几科没考好,后面肯定更没戏了。”
不管工作有多忙,家长还是得尽量陪着孩子。“多看少说。”黄老师说,关注的焦点不是成绩,而是身体、心理的细微状况。过度的关心,往往就变成了一种打扰。要不要接送,要不要陪考,都得以孩子自愿为前提。
提醒三:放松别看连续剧和武打片
我能拿多少分?能上哪所大学?湖南师大附中教务处副主任张胜利说,对自己的期望别定得太具体,“千万不能有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感觉”。
“适度的娱乐很有必要。”听音乐、散步、进行不激烈的体育运动,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但是张主任不推荐看电视连续剧和武打片、读长篇小说和打网络游戏,“这些娱乐多少都有些刺激性,让学生无法集中精力”。
有些家长觉得,都到最后冲刺阶段了,一定让孩子比平时吃得营养些,比以往睡得多些。张胜利的建议是,那些已有的、适应的生活习惯,都不要刻意改变它们,“能吃会睡就好”。
延伸阅读:学做一套考场镇静操
不论哪场考试,从打预备铃进教室,到正式打铃发考卷,中间都有5至10分钟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等待时间里,做做考场镇静操吧,对消除紧张会有些效果哦。当然,这只是记者的建议,考生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放松情绪的好方法。
第一节操:一分钟数息
先用鼻子缓缓吸气,想象吸进的空气经鼻腔、胸腔一直到小腹内,在小腹鼓到最大限度时略作停顿,然后小腹回收。再想象小腹内的空气均匀地从口中呼出。呼气的同时,心中默念次数“1”。第二次仍然鼻吸、鼓腹、略作停顿,呼气、收腹、吐气,与此同时心中默念“2”。如此反复做10次左右,耗时约为1分钟。
通过这种腹式呼吸,把意识集中到数呼吸的次数上,以此镇定情绪,平静心情,使头脑清晰。
第二节操:一分钟自我鼓励
首先,在心中默念,把增强自信心的话重复三至五遍。比如“我已经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
在三五遍自我鼓励之后,努力回想过去某次考试比较理想时的愉快心情。同时,还要在心中默念:“以前我考得不错,这次也能考出好成绩。”
第三节操:一分钟“鸣天鼓”
“鸣天鼓”,是我国传统的健脑操。具体做法是:双肘支在桌子上,头略低,闭双目,用双手掌心紧紧按住两耳孔,然后用两手中间三指轻轻敲打后头枕骨,随即可以听到“咚咚”的好像击鼓的响声。敲击声略快些,要有节奏,心中默念数字,敲击二三十下即可。“鸣天鼓”可防治头昏耳鸣,对清醒头脑、镇定情绪有明显效果。整理/记者张莹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