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持”,而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新华网注意到,重庆市内各高校从今年开始纷纷优化专业结构,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等学院和专业,系统性培养社会急需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同时积极协同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17年,重庆理工大学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今年6月与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联合组建“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重庆邮电大学今年新增的专业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录取最低分数线超出今年重庆的理科一本线近60分。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更离不开基础研究方面的积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获得2017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的杨新民教授,就是一位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耕耘了三十年的科研工作者。
杨新民研究的领域是运筹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注重基础学科的支撑,数学建模、算法,正是运筹学的专长。”他意识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基础研究应该及时跟上。
杨新民认为,国内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近年两年才开始招生,这批学生要4年后才能毕业,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杨新民与他的团队一起,从去年开始在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中遴选一部分人,开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让这批学生用一年多的时间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力,以应对人才的短缺。
“去年暑假一个多月,我与我的团队没有休息一天,一起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课”。杨新民说。
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杨新民还向教育部提出建议,希望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对大学教师进行培训、为数学、计算机等专业的大学生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课程。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