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初审通过名单》中,衡水中学通过清北自主招生初审的人数为71人,超过第二位的人大附中,位居全国第一。
本文所指的衡水中学,包括“河北衡水中学”和“衡水第一中学”
2017年,衡水中学清北录取人数达176人,创历史新高。一所学校能占据全省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高分,一本上线率超90%,平心而论,这样的成绩让人恐惧,也让人羡慕。假设全国各地高中生的智力水平相当,那衡水中学的战绩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办学模式是有效的。
标榜素质教育的人大多数看不上衡水中学。但作为高考多元录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名校自主招生,为何也如此认可衡水中学的学生呢?
在把孩子送往衡水中学的家长眼中,其实对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并没有情感上的偏向,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结果。
衡水中学已不再是一所简单的“超级中学”,它更像是个符号,代表的是中国最广泛的、坚持成绩导向的中学及其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艰难探索,折射的是千千万万想通过高考之路走出来的孩子和中国家庭最深刻的教育焦虑。
现在的教育界和社会民众之间,对“应试教育”的观点,大概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是反应试教育,一派是挺应试教育。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应试教育”?怎么来看以衡中为代表的高考成绩导向的教育模式?
下面这位基层教育局长的讲话《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其中的观点启人思考!讲话原文很长,我们压缩编辑了其中的前两部分(虽然编完依然略长),推荐给广大高中生、家长和校长、教师阅读,也希望大家可以进一步讨论。
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
现在教育体制内,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相反,作为教育体制内人士,如果你旗帜鲜明的强调高考重要,狠抓教学质量,推行应试教育,那么,人家会觉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2017年)春节后,我拜访了几个县区的教育局长,大家认识一致,都觉得基层县区必须把高考作为第一要务。平时也有领导善意提醒我,说你可以暗地里使劲抓教学抓成绩,但是,对外一定要大力宣扬素质教育。我有些纳闷,我们党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如果觉的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为什么非要说一套做一套?好像应试教育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呢?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站在任何一个角度,放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做一个厘清和界定。
我的观点是:应试教育是以聚焦学生的高考为取向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以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为取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我认为应试教育主要针对并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则适用于更宏大、更宽广范围的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家庭教育,都需要抓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这一特殊阶段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质教育吹的天花乱坠,还是要高考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站在价值观的维度去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读,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和我们的一些校长、老师交流时,我说如果你的学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级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质教育就OK了,因为他生来就含着金钥匙,他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学都无所谓。可是,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当下中国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是和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莘莘学子面对的是高考这个主出口,只要中国的高考体制不改变,基础教育就无法避开应试教育。如果说应试教育有错,那么请问,司法资格证要不要考试?注册会计师要不要考试?托福雅思要不要考试?公务员要不要考试?当今社会,所有这些提供公平向上机会的通道,大都要经过考试这个关口,所有这些考试也都要经过艰辛的学习。为什么不批评这些考试,单单批评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
是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不是高考和大学,我百分百认同这个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体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赛场输赢。强身健体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极、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运动,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但是,具体到某项赛事,是有输赢的,奥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同理,基础教育阶段,高考是出口也是关口,是基础知识的竞技平台,是要分胜负的。
很多人对应试教育存在误解,持有偏见,包括教育体制内的一些领导,缘于他们对应试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的老印象,实际上呢?现在应试教育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改良,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我们体制内的一些领导、专家,不到衡水中学去实地调研,就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用老眼光看待正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的应试教育,然后大肆批评,这很不公平。
这里有两个新闻。一个是英国,英国今年引进了上海一到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他们希望借此强化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英国前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说,英国要么“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努力,要么我们很快就要为中国人打工了”。网上有关于中国式找零的文章,讲在欧美国家购物找零的体验:售价九十六块钱,你给他100美元,你再给他一块钱,他不会找,在中国,售货员肯定直接找5块钱,他不行,他把一块钱退给你,另外找四个钢镚给你。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很多欧美国家是想象不到的。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作为父母,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终极目的是什么?还一个是,作为国家,重视教育,终级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教育,理解教育。
先从硬实力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个世界都是丛林法则的,这个社会是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喝再多的心灵鸡汤,读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个体,你不锻造锤炼你的硬实力,你在应该努力学习的年龄段,不全力积蓄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你的未来如何,可以想象得到。
我们必须明白,也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是有阶层的。虽然说,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个劳动者都很光荣,都值得尊重,但现实是,身处社会的不同阶层,生活品质一定是不一样的,别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要到更好的阶层,就必须有更强的实力。
作为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用来夯实我们学生的知识底盘的,是锻造学生的硬实力的,而素质教育,更多是锤炼软实力的。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就像太极,动作舒缓,内外兼修,确实利于锻炼身体;应试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刚烈威猛,训练强度高,太苦太累,甚至会给人留下后遗症。站在强身健体的角度看,练习太极当然比练习泰拳好,可是,具体到赛事是有输赢的,如果仅仅为了强身健体,泰森干嘛要打得鼻青脸肿?
再来看足球,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员拼抢导致断腿的图片,这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具体到竞技体育,这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试想,如果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比赛,球员在球场上洋洋洒洒踢着玩,反正是强身健体,拿输赢无所谓,球迷能答应吗?
那么,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高考这样一个竞技平台的前提下,抓应试教育就错了呢?罔顾高考这一基本事实,罔顾应试教育不断进化这一现实,大肆批评应试教育,合适吗?
可见,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变,也难以绕过应试教育。
上述讲话系2017年4月19日,时任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的一篇公开文章,首发于人民日报旗下“侠客岛”。
赞成衡中模式者说——
让每个人才尽其用,就是好教育!
@yer:能让每个人才尽其用的就是好的教育。衡水中学也是以它的一种方式培养孩子们吧,毕竟高考是筛选人才的一种方式,能被选入名校的应该是符合名校生源条件的,能选上的同学也不单单是“书呆子”而已。莫非因为出自衡水就说明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未必,起码他们是超越北京本土优势的优秀学生,这点也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毅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好的未来,不被现实环境制约。共勉!
@暖暖的谭:如果看到衡中的老师是多么敬业,就不会奇怪她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了。
@冀:这种围绕高考的教育模式,是中国特色的一种相对公平的模式。如果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选拔,恐怕在现实的中国就会变得有失公允,形成任人唯亲的局面。如果最后一道公平竞争的防线再失守,那整个社会就呜呼哀哉了!
@老贺: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离开严格的自律习惯就谈不上优秀。
@千城:衡中,似乎与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但不可否认它确实把学生送进名校,尤其对于出身农村的学生来说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上衡中的孩子不会说后悔。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贫困家庭孩子没钱学游泳,学钢琴。
@日新月异: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不要高考!我非常痛恨一些媒体在忽悠人,如果当年高考时我不听这些害人的话语,现在我可能更成功!
@我不想:衡中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每天组织学生看《新闻联播》。
@李换彩:对于广大平民来讲,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和最直接的努力方向。
@夏橙:自古以来,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爱红装爱武装:没办法避开高考,那只能认认真真对待,别给自己留下遗憾,好大学始终是好大学,人才始终是人才。
@panda:学生基础差就别谈快乐教育,常识都理不清的怎么快乐起来?精英阶层的孩子也没有快乐学起来的,如果有,那是因为人家从小见多识广,别的学生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而他们也不轻松,因为要追求更高阶的知识。有的人一谈拼命读书就反感,那是因为坐下来苦读的耐力、意志力都没有,去创事业一样难。
@,:避不开就闭嘴,也许你不知道有人真的很需要这个机会。
@郑某某:从某些素质发展的方面看,确实不足。但是,从高考看,无话可说了。
@吴鹏英: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自己并没有进入衡水中学实地调研、没有真正了解衡水中学的人,或者所谓的“专家”应该闭上自己的嘴,不要把一群默默奉献的衡水中学的老师们,以及勤奋学习的孩子们给抹黑。
@王才福:衡水中学的教书育人工作是成功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那些不管成绩如何,一半以上考生能进211、985高校的一线城市的家长们的嫉妒心而已。教育资源和招生名额的不均衡,造成像衡水中学这样的非一线城市师生家长的忧虑与困惑,而衡中的狠抓学生高考成绩的做法,能让他们的迷茫焦虑缓解。
反对衡中模式者说——
我看到的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赵国胜:如果不让衡水中学在全省招生,只招生衡水本地的学生,衡水中学还敢说能考上这么多清华北大吗?
@晓辉:素质教育推行这么多年了,结果就是这样!
@指尖的阳光:我们是人,不是学习机器。我是避不开高考,但是我没造谣诽谤你的话,你不能让我闭嘴。
@叶子:标题是不是过了?素质教育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就如同文章结尾所说通过不同途径走向社会舞台中央!
@朱军: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不会是精英,就算清华毕业也没什么大用处,浪费了清华的教育资源而已。
@Michael:早该改改高考决定一生了,到了研究生阶段什么保研什么夏令营,不还是看你本科?
@吾刃尚锋:高考工厂,不知道出来的学生还有创造性的思想没?
@范范范范范℉:我们只是单纯的,不想让高考变成八股取士。
@ Mytt:就怕孩子被洗脑 ,改变命运的是知识不是考试。
@胖哥(厚德载物):应该抵制这种学校,因为这种损害学生身心的教育方式,破坏了良性的教育竞争机制。
@T:只看录取人数 ,不看比例吗?
@闷墩儿: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但是总感觉这样不正常。
@海天一叶舟:每年招了全国各地那么多的尖子生,不出成绩才怪,只要生源好,升学率自然高,他对河北周边的优秀生源吸附太大了。
中立者说——
如果说是权宜之计, 这也是最好的权宜之计
@飞南:寄托了所有普通家庭希望的高考,必须有一个简单明确的审核标准,以给人以能通过努力实现上升的希望。 如果教育资源暂时做不到全面公平、全面均享。那么高考就不可替代,填鸭教学带来的希望也是希望,否则底层家庭的孩子上升通道就关闭了。
@The Answer:中国的教育模式造就的衡水模式。
@ Flame: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臭木匠:教育资源没有充裕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地步,再怎么推进素质教育基本都无解。
@ET: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它独特的事物,实用主义永远不会过时,不必苛责。
@一滴水:看问题要从长远看。
@月畔:写的较为客观,在现今高考制度下,衡中模式是符合学生特别是家长需求的,只是河北考生的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
@Deucer:我觉得这就像我们国家的发展吧,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也是需要过程的,也许不只是十年二十年,我们应该给它时间,莫焦虑,莫心急,也许今天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学子就是明天成功推行素质教育的功臣呢?
@ahoz: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需求,不了解的事情,还是不评价比较好。
@卟咘:大环境下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典型的错误还是大环境的问题?
@微扬的嘴角:素质教育素质真的提高了吗?谈素质就莫要分数,要分数素质教育是空谈。
@吴木匠:教育资源没有充裕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地步,再怎么推进素质教育基本都无解。
@Joshua:能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是不可以去指责,甚至是应该称赞的。当然,也许从长远来看可能并不是一种成功。
@竹光稻影:是人才总会出彩的,是人物必定要出色的,是否出格那是另一码事儿!
@香槟:高考本来就有严重的地域不公,出身很重要!
过来人说——
这里聚集了一群全能优秀学生,只是局外人不知道
@英雄本色:皇天不负苦心人。大大的赞,神话是努力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我骄傲啊!
@天暗:我当时考上985就好了,上了985工作什么的好找多了。什么素质教育我觉得不靠谱,难道学的化学、物理就不是素质教育啦 ?
@Yolanda:社会上总是对高升学率的名校有一种偏见,认为高升学率的背后一定是对学生的压制,阻碍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其实,努力只能让人保持一个中等的水平,而那些考取高分的人往往更善于总结与分析、擅长时间管理与提高效率。这类学校留给社会的就是批判。但是,作为局内人,才知道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的三年是我最具幸福感的时光。这里聚集了一群全能的优秀学生,他们为人大气,爱玩有想法,只是局外人不知道。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