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2006级考生是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第一届应届毕业生,也就是说这届学生将是参加2009年我省新高考的第一届考生。从这届高中毕业生开始,他们的综合评价结果将会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在明年招生录取时这些毕业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均会以全省统一的电子档案形式提供给高校,作为明年录取新生的必要参考。
为此,省高中会考办规定,明年起参加高考的考生考籍基本信息必须包括会考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考生类别等;会考号必须与学号相一致,2009届会考考生的会考号为9位数字;考生的姓名不得超过四个汉字,汉字间不可放空;身份证号为18位数字,性别为男或女,均不可放空;考生类别规定的填写内容为考生的文、理倾向,文科倾向即高考将报考文史类,理科倾向即高考将报考理工类。考生信息由考籍所在校校核
省高中会考办规定,考生考籍基本信息由考生学籍所在校负责校核。个别考生姓名中汉字与身份证(户口簿)不一致或因各种原因已更改姓名且尚未勘误的,学校应打印《考生更名册》,并根据表中说明进行填报,同时应在《福建省高中会考管理系统(中学版)》中更正。个别考生身份证号码、性别与考籍建档时有误的、或没有录入号码的、或用其他数字代替的,此次均应在《福建省高中会考管理系统(中学版)》中更正。考生类别不同成绩总册中呈现的考试科目也不同,学校应认真核对考生的文、理倾向,确保与考生高考报名时的类别相一致,同时应在《福建省高中会考管理系统(中学版)》中更正。
2006级考生的各类增减数据,包括省内外转学、省内外寄考、复学、留级等增减情况的变更,必须在2009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的报名考试数据库中上报。外省转学生的省级成绩证明原件必须及时报送省高中会考办确认。
通知还要求,全省各中学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地进行校核,并同时打印考生花名册给每位考生进行确认,核对无误后按要求逐级报送相关表册和考籍数据库,各设区市会考办须在2009年2月10日前汇总上报至省会考办核实更正。2009年3月底前,省高中会考办将汇总上报的全省考生考籍基本信息,经核实后打印2009届考生会考成绩总册下发各有关单位存档,并不再对考生考籍基本信息进行勘误。考生信息还关系到留学申请
省高中会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09届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生考籍基本信息校核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新生必要参考之一的应届毕业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准确性。同时,也关系到部分出国留学考生高中阶段成绩认证的申请受理。因此,要求全省各级会考办、各有关学校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
我省新高考方案规定,今后要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一起建立起普高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今后考生的会考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评定;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会考成绩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相关链接:
专家解读09年福建新高考六大变化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从福建省近日公布的2009年新课改高考方案来看,明年高考仍将沿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但其中不少变化引起了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从明年起,除高考成绩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都将成为福建考生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各科计划设选做题,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模块来选择考题;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发生重大变化,“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
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了长期致力于普通高中新课改研究的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处主任叶诚良老师,请他为各位考生细解新高考方案中的变化———
变化1:综合素质评价
解读:我省着重考查三项内容
叶主任表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是高中新课改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完整发展,改变高分低能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六个内容。我省的“综合素质评价”将着重考查三项内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审美与表现。这三项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
不过,综合评价制度在高考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新高考方案并没有明确说明,只表示要将其纳入高中电子学籍管理,使综合评价可信可用,“发挥其为普通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变化2:学业水平考试
解读:所有学科可能全部开考
新高考方案规定,今后要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一起建立起普高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
叶主任告诉记者,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过程性测试,有利于克服学生偏科行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我省高中阶段实行的是“反向会考”。即语文、数学、外语由学校命题,文科考生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统考;理科考生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统考。但目前教育部传递的信息是,倾向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学科全部开考,这种做法将避免高考成为唯一的指挥棒。
会考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评定;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会考成绩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变化3:高考内容改革
解读:选考题比重为10%~20%
根据新高考方案,考试内容的改革,表现为增设选考题。即《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课程开设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学校必须开设供学生选修的内容均设选考题,由考生根据所选修系列或模块选择答题。
叶主任介绍说,根据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分为“选修1A”和“选修1B”模块。其中“选修1A”是省教育厅规定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的,也是2009年高考选考题命题范围。“选修1B”模块是提倡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开设的,用于丰富学生视野、拓展个性,不纳入高考命题。由此可见,新高考内容将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必修模块命题的必做题;二是根据选修模块命题的选考题。
“选考题将是题型一样、设问形式一样、难度值一样,在同等情况下供学生选考作答,以体现公平性。设置选考题有利于推动学校开设选修课,也让学生更有选择性,获得个性化发展。”基本来说,选考题以填空或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开设哪个模块教学,选择该模块的考题作答。根据教育部的精神,选考题比重将在10%~20%之间。但各科目的具体考试内容有待明年初的《考试说明》予以确定。
变化4:组建命题专家组
解读:文综理综明年有望自行命题
从新高考方案来看,我省将组建本省命题专家组。以往高考命题专家都是临时抽调的,无法保证命题质量,加上来自不同的地区,也可能产生地域性的差异。因此,组建专门的命题专家组有利于命题质量提高。叶主任介绍说,专家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大学教师、教研员、中学骨干教师。
新高考的一大悬念是明年的文综和理综到底由谁命题。虽然福建省早就可以自行命题文综和理综,但一直以来,出于对试题质量的考虑,福建省自行命题的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文综和理综一直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但最近两年高考理综试题的难度,让考生对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有所惧怕。实行新高考方案后,多数人希望能由福建省自行命题,以降低文综和理综的难度。
叶主任表示,近年理综试题偏难,从某种意义来说不利于课改的方向。从新高考方案的表述来看,明年我省文理综合科极有可能自行命题。此外,目前理综各学科的分值分配尚未明确,目前有两种方案:一是物理占120分,化学和生物各占90分;二是物理占120分,化学占102分,生物占78分。更多人倾向后一种方案。
变化5:招生录取改革
解读:部分专科院校录取将不看高考成绩
新高考方案明确规定,今后省属“211”高校将进行自主招生,同时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叶主任表示,新高考方案鼓励高校在录取时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这是教育部推行的未来改革方向,也将实现多元化的录取模式。
据了解,今后的高校录取模式将分为三种:1.“211”重点本科,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成绩+高校自主规定的1门测试”总体成绩进行录取;2.普通一般本科,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考成绩”总体成绩进行录取;3.高职高专院校,将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自主测试”成绩进行录取。也就是说,将来上大学不再是“一考定终身”。
当然,上述的招生录取改革都将在院校条件成熟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试点进行。将来部分专科院校录取将不看高考成绩,这意味着这些院校可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院校测试直接录取考生,而考生不必参加高考。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让一些技能型的学生在高二时就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更适合的高职高专院校。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扩大招生自主权也有利于其自身发展。
变化6:新高考复习备考
解读:把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叶主任建议,2009年高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育部2009年《考试大纲》;2.本省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编写的《考试说明》;3.关注省教育厅《选修1模块教学意见》、《选修1课程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需要开设哪些选修课,也就是除了必修内容外,选修部分究竟要复习什么;4.关注《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可以据此进行2009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5.夯实必修课程和双基知识。毕竟必修模块占了考试内容80%的比重,要打好必修的基础。
高考对能力的要求并无太大变化。近年来文科很注重开放性和人文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理科很注重实验性、探究性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是高中新课改对能力要求很重要的方面。在公平性方面,方案指出,考试内容与形式要符合我省高中学科教学现状和考生实际,试题的素材与解答对所有考生应都具有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
新高考将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对主干知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通常来说,复习备考黄金规律是:3(基础题)∶5(中档题)∶2(难题),基础题的难度值在0.55~0.6之间。新高考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而是要打好基础培养能力。
对于考虑复读的学生来说,目前在政策方面没有相应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复习时要区分必修模块的内容要求与2008年教过的考试知识点有哪些增删。
□小记有话
新难关考验新高考
初看到福建省2009年新高考方案,似乎给人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总的来说,新高考方案的改革“大刀”试图直接指向“一考定终身”的现行高考制度,所以它引入了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院校自主测试,但是,到底“新三者”如何在高考中发挥作用,方案又“欲言又止”。所以,有人说这份方案,在改革问题上好像什么都说了,但是又什么都没说。
不过,这一“吞吞吐吐”可能恰是新高考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为在高考改革上,我们将面临几个挑战。
挑战之一是形式主义,在这方面,“综合素质评价”最让人担心。试想一下,综合素质这种东西,本来要让人看得见就很难,要量化为可以打分的标准就更难;即使勉强量化之后,如何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操作方式,那简直是难上加难。试想想,中学老师如何能顶住压力,为学生打出不同的综合素质等级?有些答案是一目了然的,一旦看到眼前都是综合素质A等的考生,高校的录取标准只好又回到高考成绩上。留下的悬念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否会成为一种摆设?
挑战之二是公平性。和征求意见相比,最终方案的改革步伐是“缩回了一小步”。比如,原本高校只需凭借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来录取或自主选拔学生,但现在增加了院校测试。正如我们所担心的,该如何来保证公平———偏僻地区的穷孩子,他们该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又如何有能力到处奔波于大学自主考试?
挑战之三是人情关。在综合素质评定、院校自主测试方面,我们如何避免“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父母不如人”的问题?
列出这么多挑战,并非是想把高考再推回起点,只是认为,新高考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必然要正视这些挑战。所幸的是,看来方案的改革者,也意识到了挑战,否则,就不会这样“欲言又止”了。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