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党组提出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将2018年定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实施质量年专项工作,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检验各地各高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效的试金石。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背景
教育部党组将2018年定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以质量年专项工作为抓手,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2018年上半年,陈宝生部长带队观摩清华大学思政课时提出,打赢攻坚战要做好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效果看满意度、看学生获得感。社科司牵头起草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坚持边调研边改进、边调研边创新、边调研边督查、边调研边宣传,把阶段性攻坚战和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着力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原则
通过“教学质量年”这一新的形式,把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和各方面力量统成一盘棋,形成协同效应,确保打赢攻坚战。工作设计思路是,充分体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部领导关于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具体工作要求,坚持党组领导、政策指导、舆论引导、专家辅导,突出三“大”,即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坚持调动师生、凝聚合力、集中攻坚、增强获得感。工作基本原则是,坚持导向优先、总结在前、问题引导、综合施策、内外结合、效为根本、宣传始终。
三、以上率下、全面覆盖、多级联动,系统开展思政课大调研
今年5月至10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以领导带队调研、专家听课调研、校地特色调研、课题专项调研等多种形式的思政课建设情况大调研。本次大调研共涉及普通高校2500多所,调研课程涵盖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各阶段共10门思政课;建立了由2516所普通高校的3000堂思政课、30000多份学生问卷所组成的全样本数据库。
一是部长带队调研形成示范引领。4月以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先后赴北京、四川、重庆、辽宁、陕西、宁夏、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山西、西藏、江西、海南、天津、山东16个省区市,密集调研教育综合改革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把高校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调研重点,深入清华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听思政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与师生深入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大为先后在上海、北京、新疆主持召开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调研片会。在部长带队调研过程中,宝生同志围绕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出“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基本标准,围绕思政课建设发展提出“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的根本理念,形成一整套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思路。
二是专家听课调研掌握一线实情。5至6月,教育部组织专家赴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听课调研,从全国层面了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状况,对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实地督查各地各高校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情况。为确保专家听课调研数据有标准、可量化、易管理、高效率,设计了统一的听课记录表和学生调查简表,开发了专门的听课记录手机软件,力求建立思政课课堂教学状况大样本大数据。200余位专家深入全国2516所普通高校,随机听了3000堂思政课,收集了一大批“原生态”课堂教学情况数据,随机邀请30000多名学生扫二维码参与调查。除极个别高校因教学安排等原因未听课外,实现了所有普通高校思政课听课调研全覆盖,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大调研。根据对3000堂课程数据的统计分析,专家平均打分为82.3分,课程优良率达83.2%;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老师,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
三是校地特色调研重心落到基层。据初步统计,全国31个省级教育部门共组织专家赴1800多所高校深入5200多个思政课课堂听课调研,各地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积极登台开讲。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听课、讲课、调研思政课600多次,领导班子成员听课、讲课、调研思政课1100多次。1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通过讲课、听课、调研等方式,亲自指导、参与思政课建设。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扎实开展特色调研,深入推动听课调研工作制度化。
四是课题专项调研深挖工作规律。在2018年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大调研中,委托山东财经大学、高校思政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有关课题组,围绕思政课的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法改革、教学安排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开展专项调研,覆盖2500多所高校、6万余名思政课教师。
四、周密设计、依托专家、调动师生,努力实现思政课大提升
一是精准优化制度设计。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印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8年本)》,《标准》从领导责任与组织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与社会影响、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5个方面设立一级指标,下设17项二级指标,细化56项具体要求。针对加强思政课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等文件,进一步丰富完善思政课建设的政策体系。实施“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目前已投入专项经费6000余万元支持149个团队建设项目。精准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目前对口支援24所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是全面发挥专家作用。紧紧依靠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力量,分课程研讨教学重难点问题。教指委组织开展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各地各高校普遍开展听课调研和教学展示的基础上,推选出优秀教师参加现场教学展示,直接参与教师达1400余人。开通“全国高校思政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服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三是扎实开展教师培训。举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会,对140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进行培训。举办12期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分课程重点提升学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共培训学员1200人。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培训学员400人。遴选10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高级访问学者项目。
四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依托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所高校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赤子初心”思政课学生艺术作品巡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思政课学习之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全国3000余名大学生参与,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形式和手段,深化了大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认识,展示了大学生学习风采,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五、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宣传鼓劲,创新构建思政课大格局
统筹协调课内外、院内外、校内外、行内外各方面资源,积极拓展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实践资源,不断凝聚思政课建设合力。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有关部门和高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会同有关司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实做优课程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考核评价。与中央主流媒体合作,全方位报道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的各项工作,宣传各地各高校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把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高校思政课战线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集中教学展示活动及大学生讲十九大精神公开课活动,以思政课教师为骨干组建了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推动建设万堂学习十九大精神思政课“名师示范课”。下一步,我们还将召开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工作,对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政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