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最快3年毕业、自主选课、零门槛转专业......让四年制大学生羡慕哭的,正是悄悄席卷各大高校的“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今年7月,同济大学成立国豪书院,并宣布采用“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实行完全学分制,将这项“把学生宠上天”的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引入人们的视线。
与目前仍是主流的学年制不同,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和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为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打破学年学分制的时间和内容刚性,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便是新时代大学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积极探索。如今,这项兼具“弹性”与“韧性”,致力于培养“会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的改革也正在全国高校中如火如荼地进行。
完全学分制,火了
19世纪末,完全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奠定了国内学分制的雏形。当前国内高校已普遍实行学分制,但大多是学年学分制——即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每学期(学年)的课程种类、学时数基本是固定的,学生只要按学期(学年)修读完固定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各学年累计总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即可正常毕业。
然而近年来,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技术进步不断催生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变革型产业迅速发展,传统型“专才”已经无法满足于当前各领域交叉产业的发展,过去的“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也已不利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完全学分制提供的各种自主选择制度,能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爱好和禀赋需要,使学生按照自身要求多元发展,与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如今,完全学分制对国内高校来说已并非新鲜词汇,许多高校多年前就开始尝试这一改革措施。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是完全学分制的探索先锋,从2000级、2001级本科新生就开始试行完全学分制。近年来,完全学分制在我国高校中迅速发展,西北大学、天津大学、海南大学、长安大学、江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此外,辽宁省于2020年11月出台了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在13所左右高校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2021年2月底在试点学校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8月实现全省高校全覆盖。
可以看出,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已是大势所趋。
同时,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10年,我国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2018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学分制,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打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由此看出,完全学分制改革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教学改革需求,更是系统改革需求。
“自定义”学习模式成新宠
完全学分制的火热源于高等教育对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但是,完全学分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各方的合力作用才能顺利实施。如弹性学制、转专业、课程改革、导师制等多方面的制度完善,才能为完全学分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
完全学分制运行的“五力牵引”机理
1 弹性学制:磨出多元人才
弹性学制是完全学分制的一大特点。学生一般可用3-7年完成本科学业,自由选课程选专业,每学期在满足学分下限,不超过学分上限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定制”课表,达到毕业学分后可以实现提前毕业,有创业等需求也可以自由选择延迟毕业。这一制度,带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
例如,今年3月,《东南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中就明确:实施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完全学分制,本科采用3至4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15年秋季学期起实行3至6年弹性学制的完全学分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则从2014年起,各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除外)实行完全学分制,标准学制4年,但学生可自主选择在3年至6年内完成本科学业。
弹性学制下,涌现出不少本科3年毕业的优秀学子,如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基地班)苏子栋同学,不仅三年修完达到毕业要求的所有学分,顺利拿到学士学位,还以综测第一的成绩直博清华大学,本科独立发表一篇SCI,获得国家奖学金......这些荣誉使苏同学成为西北大学完全学分制下的学子榜样!“弹性”的学习时间磨练了学生成长的“韧性”,赋予了多元人才培养无限的可能。
2 课程改革:倒逼导师打造金课
课程教学改革是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学生不再按照固定学制“齐步走”,而是可以“挑选”老师时,那么老师能否站上讲台就取决于学生选择。教学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高的授课教师所授课程通常备受欢迎,而教学呆板、枯燥无味的课程常常遭受冷落,甚至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因为授课老师不同,而呈现一边冷一边热的现象。这都会极大地刺激老师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
同时,自由选课制度保障了学生核心课程之外跨专业、跨学科、跨门类乃至跨学校自由选课的权利,突破了不同学科体系之间以专业为界的壁垒,使交叉复合成为现实。未来,单一的课程设计或许无法再赢得同学们的欢心,这也对本科生导师提出了“打造金课,摒除送分水课”的高要求。
以海南大学为例,自2021年起,海南大学探索推进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和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改革,三者相互支撑、协同并进,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据了解,海南大学已实施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和挂牌上课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同时开展课程考核改革,采取“第三方命题”“试题库随机拼题”等“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此杜绝教师在评分时“放水”,以打高分“吸引”学生选课的问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如今,“水课”少了,有收获的“金课”多了;干巴巴念PPT的老师少了,倾囊相授的教授更多了。
3 转专业:“零门槛”成为可能
由于完全学分制下课程的多元化、大类专业的流通性、课程自主学习的付费制等特点,使得学生在选课方面的自主性变大、大类专业之间的选择壁垒进一步破除,“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现象普遍出现。同时,高校在转专业方面的“不设限”“零门槛”制度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浙江财经大学在浙江省内首推完全学分制下的专业准入准出制度,打破了以往相对固化的专业修读和培养模式,构建自由灵活的专业转换“立交桥体系”。“准入”机制把专业选择权交给学生,各专业(类)公布准入门槛,达到准入要求即可申请进入该专业(类)修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准出”机制鼓励交叉、融合跨类修读多个专业,把毕业选择权交给学生,达到某一专业的准出要求即可申请从该专业毕业,学有余力的学生符合多个专业准出条件的,可以自由选择毕业专业和辅修专业,允许更灵活的毕业路径。
2015年,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作为广东省的试点高校,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并实行自由转专业。学生在入校第一学期可提出转专业申请(中外合作项目及其他已明确规定不允许转专业的除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限额遴选方式接受在校生转专业申请),在大一下学期就可以到新专业就读。
完全学分制彰显的是“学习自由”的大学理念,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大趋势。完全学分制改革则是高校回应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抓手。
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显著增强。无论是增强创新能力,还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无不依赖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完全学分制”改革有助于打破学年制及学年学分制的时间及内容“刚性”,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可以说,未来完全学分制成为高校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日可待。
[1]梁宏中.完全学分制的运行机理、现实矛盾与优化进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39(01):29-35.DOI: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1.005.
[2]以完全学分制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http://www.jyb.cn/rmtzgjyb/202101/t20210122_391956.html
[3]海南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 开启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自定义”
https://mp.weixin.qq.com/s/aDCwmlkOY8uSFLxww_2DSA
[4]江苏大学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
https://zs.njust.edu.cn/dd/84/c3558a56708/page.psp
[5]辽宁:高校试点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11/t20201127_502005.html
编辑:刘过儿
本文内容由高考直通车团队综合整理,信息来源:软科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