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伟大创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类文明的存续与繁荣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新中国成立之初,使国家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了百年之久的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通过院系调整成立大批工科院校,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量工科专业技术人才。
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演进,工程科技创新前沿加速交叉融合,瞄准世界工程科技前沿,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也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为了对高校在工科方面的实力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评价体系下,精选了其中能够反映工科水平的指标,对比各高校在工科领域的建设情况。
软科2022中国工科实力A类大学榜单
软科2022中国工科实力百强大学诞生,我们将其分为两档呈现:
软科中国工科实力A+大学:工科实力全国前20名(相当于工科领域有得分高校的前2%);
软科中国工科实力A大学:工科实力全国21~100名(相当于工科领域有得分高校的2%~10%)。
具体结果如下:
清华夺冠,传统工科强校霸榜刷屏
清华大学不负众望夺得冠军,凭借14个A+学科在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中一枝独秀,在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科研平台8个评价维度包揽全国第一,可谓工科领域的“大满贯选手”。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二到第五。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位居全国前十,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工科强校也都榜上有名。
工科传统强校占据了软科中国工科实力A+大学20个席位中的绝大多数,可谓霸榜刷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科实力毋庸置疑。“八大工学院”——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成都工学院(今四川大学)、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也是老牌工科院校的代表[1]。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的光学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的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天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东南大学的建筑学、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科学与技术、中南大学的冶金工程都是响当当的工科王牌学科。
北大跻身前20,文理类高校建设新工科
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所文理综合高校在高手如云的工科领域“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分别排在第15名和第25名。
北京大学一直是新工科的探路者,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工学学科被评为A+。
纵观北京大学的工科发展历史,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的工学院被整建制取消,工学相关系科调整到其他兄弟院校,仅保留数学力学专业。改革开放后,北京大学陆续布局了计算机、信息科学、软件工程、微电子等新兴工科专业。2005年,利用自身强大的理科、医科以及人文学科的综合学科优势,重新组建工学院,设立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工业工程管理系,探索有别于传统工科的新型工程技术学科发展之路。
近年来,北京大学更是立足前沿交叉工程学科,瞄准未来技术前沿、全球重大挑战和国家特大需求,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建设“新而精”的一流新工科[2]。
北京大学工科发展史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公众号
以理科见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工科方面也有不俗表现,工科实力排在全国第2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工科也以“新工科”为主,涉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新型材料、精密仪器、火灾科学等多个新型工科。其中工科领域的A+学科之一安全科学与工程即以火灾科学为特色,拥有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火灾动力学演化规律和火灾防治关键技术。此外,学校还瞄准未来科技前沿,提前布局并着力发展聚变核能、量子信息等未来工科[3,4]。
入围50强,非“双一流”高校一鸣惊人
江苏大学、深圳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3所“双非”高校跻身工科实力评级50强,分列第39、42和47名,在高手林立的工科强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江苏大学是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于2001年8月合并组建而成的。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农中有工、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5]。江苏大学的农业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近年来实力不断提升,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分别进入全国前5%和前10%。
江苏大学在重大成果获奖方面表现尤其亮眼,该维度得分位列全国34名。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和装备的状况,江苏大学原副校长丁建宁带领团队围绕太阳能电池及储能领域经历了“三步走”的研究阶段:第一步,突破了电池材料制造难题,专利成果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二步,解决了电池片制造问题,获得2019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步,和企业合作,实现了组件铸造工艺的突破,解决了应用问题,专利成果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从材料到电池到储能,丁建宁团队完成了对全产业链专利的布局,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孵化、产业化的全创新链。实现了我国光伏从0到1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产业化,助推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世界领先,助力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光伏制造也成了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6]。
江苏大学丁建宁团队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今天,中国早已实现“工业大国”的梦想,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这其中我国高校的不懈探索功不可没。未来,中国高校在工程科技领域的突破仍会是我们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倚靠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方法
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的对象为所有被纳入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高校。工科的范围包括工学门类的37个学科,具体如下:
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包含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科研平台8个维度,21项指标。
指标体系和权重如下:
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如下: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