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地区存在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教师之间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管理方面还有更绝的方法,即末位淘汰制。在淘汰的巨大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
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现在很多中小学普遍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在指导或者考核上存在过细过死的缺点。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从早晚的签到签退,到每周的听课次数,学生作业面批记录,备课时数要超前,教学反思还要达到一定数量……过细的量化考核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使本来很有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化的机械性劳动。
评价体系不科学,挫伤教师积极性
教师想尽心尽力地工作,并希望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但在一些地方,尤其在农村地区,谁的“胡子”长,谁的工资、资历、考核分数就高。就拿一年一度的学校督导来说,每次都要听课评课,得优课的首先是校长、主任等中层干部,其次就是资历较深的教师,年轻教师即使课上得再好,也与优课无缘,能给一个良好课就不错了。这就意味着青年教师即使工作再努力,成绩再好也有可能拿不到中等以上的合理考评分数。
不合理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目前城里许多学校为刺激教师的干劲,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物质刺激,比如高考奖。而在农村学校,教师只有拿死工资。此外,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农村青年教师,无论是教育教学经验,还是教学能力和水平及工资等方面,与老年教师均有较大的差距,而这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致使他们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单一激励方式,使教师没有成就感
当前,就学校内部管理的激励机制来说,激励方式单一和激励对象片面,使多数教师没有成就感。特别是在教师的考核、评优等方面受社会腐败因素影响,过多照顾关系,考虑亲疏,使工作突出的同志感到寒心,丧失了工作热情,产生失落情绪。
管理改革急功近利,使教师人人自危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资历取酬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由于一些领导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改革没有做到积极稳妥,人为地给教师们造成了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压力,使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特别是一些在改革中面临分流和下岗的教师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气。如其中掺杂人为因素过多,会导致教师对学校失去信任,甚至与学校或学校领导积怨。
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得不到应有重视
许多学校领导只关心教学成绩,关心升学人数。很少去考虑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是否能可持续地工作。目前,许多教师身体状况堪忧,部分教师的病因未及时发现和治疗,贻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
对青年教师业务指导徒有虚名
由于许多学校采用量化管理,教师的评优晋职与教学成绩挂钩,再加上有部分学校采用末位淘汰制,教师恶性竞争加剧。所以,学校即使安排了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同志,也由于他们本身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导致不少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徒有虚名,青年教师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对工作的危机感不断增加。(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 周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福建高考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