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考场是人生的“战场”,高三的考生是无畏的“战士”。高考是实力的较量,是心理的较量。看额头上的汗水,明眸下的泪珠,凝固成了无坚不摧的金戈铁马,奋蹄扬鞭,我们让希望横亘千古,飞越成虹。
——题 记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儿子要上“战场”。
进入高三,儿子所在班级的气氛陡然紧张,战云密布。老师一遍遍地叮咛,苦口婆心;教室高悬起倒计时牌,刺激着儿子紧绷的神经;家长会上,校长亲自做动员:“同学们,家长们,高考是对考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品质的全面考量。它考知识、考勤奋、考信心、考耐力、考勇气、考体能,是对考生的心态、意志、细节和习惯等的综合考核,也是对各位家长能力的考验。”
动员会后,许多家长开始忙碌起来,比孩子更紧张更忙碌,除了不能替孩子吃喝拉撒,家长们恨不得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不停地催促孩子努力学习;时时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给孩子请家教报各种高考“秘籍班”等等,把自己搞得很紧张,也不知不觉地把恐慌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可我的同事告诫我千万不能这样做。
同事的儿子去年参加高考,成绩优异,被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录取。说到成功的秘诀,同事总结为:高三学习,最重心态,家长不要无事忙。
到了高三,所有的孩子,不管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还是所谓的坏孩子,个个都会有压力,个个都明白历经数载寒窗,要为自己的未来交出一份答卷,所以,那种使命感会油然而生,不用家长再唠叨了。
家长此时要做的就是减轻孩子的压力,帮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告诉孩子“你努力了就好”。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参加了高考,一向成绩排名靠前的他却兵败“滑铁卢”,高考分数只够三本线。眼见着孩子垂头丧气茶饭不思,朋友一家急了。我让她孩子上我这儿来散散心。孩子来后,我闭口不谈高考,只陪孩子看电视、打羽毛球、聊NBA,孩子终于主动说话了,“阿姨,要是我妈妈像你这样陪我多好。”并且他还说,他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在一本二本之间,可妈妈心气很高,常常流露出对名牌大学的渴望,他说自己想扎扎实实不想好高骛远。妈妈说,连想都不敢想怎么出人头地,努一把力还是有希望进一本的。妈妈的话弄得他害怕考试,害怕看见妈妈那失望的眼神。一进入暑假,妈妈就不断向他灌输高三的重要性,什么“前途全看这一年”“要为父母争口气”“多跟成绩好的孩子交往”“少玩会儿”。其实这些话妈妈不说他也清楚,而且说一遍就能记住,可是妈妈非得没完没了地重复。一听到这些话,他的脑袋就像上了紧箍咒。为了上一本名牌大学,妈妈不惜花重金给他买辅导书、请家教补课。他常常游离于家教与老师所授知识的差异之中,无法专心致志。妈妈还问东问西,哪怕一个小测验都得询问成绩、排名。他上高三后,妈妈把自己的活动减少到最低,以前每天晚上吃完饭妈妈都会去广场健健身,现在改成时时刻刻陪着他,他觉得自己欠了妈妈好多好多。孩子说完后,如释重负。
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高三家长要做自己应该做、能做的事,千万别成为孩子眼里“帮倒忙的人”。
在儿子高三这一年里,我要做儿子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同儿子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坚定地战斗下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儿子的高考,做儿子的心理医生、信息员、后勤员,具体地说:
心理医生
这一年儿子面对紧张的复习备考,心理压力大在所难免。老师填鸭式地授课,试题难度、广度的增加,反复地练习、做题、背诵记忆和不断的大考小考,孩子的情绪波动实属正常。我要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提醒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沧海横流,笑到最后方显英雄本色。不会在孩子疲惫烦躁的时候再施加压力,提过高要求。时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健康,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关注但要不露声色,以免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反感。发现不好情况多咨询老师。
书上说对孩子的鼓励一定要适当,可这个分寸其实很难把握,我的同事教我一个最最聪明的办法:装“若无其事”!急,在心里;喜,也同样放在心里。不形于色,不变应万变,无招胜有招。
后勤员
保障孩子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自作主张地给孩子准备复习备考资料,以孩子学校的要求为原则。如果认为资料实在很好,可以拿着样本到学校征求学科老师的意见,认可以后再做决定。
信息员
同事告诉我,要及早关注考试大纲和高校招生动向,认真过滤,将真实有效的信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当然,这些事要做得不露声色。
同一战壕的战友
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孩子谈话、聊天,要尽量“投其所好”,避开“学习”“成绩”“高考”“分数”“名次”等敏感性字眼,多谈开心的事和与高考不沾边的事,如果孩子已经涉及到敏感性字眼,则表现“轻描淡写”,点到为止。多鼓励,少居高临下。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