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解放初期这里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从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开始,20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林草绿化率从不足0.3%提升到54%。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日前,右玉又迎来正式宣布脱贫摘帽的好消息。8月10日,由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年报社、团山西省委、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团朔州市委、中共右玉县委、右玉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年“弘扬右玉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百所高校右玉行暑期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在右玉县召开。来自全国36支实践团队的青年学生济济一堂,共同交流实践活动的难忘经历,分享实践归来的丰硕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海南大学、延边大学等12所高校实践团队代表交流了实践活动的难忘经历,分享了实践感悟、收获和成果,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右玉县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威远镇主要负责同志代表课题对接单位交流了对此次活动的认识和思考。朔州市委副书记操学诚等与高校学子们进行了座谈交流。他指出,广大青年学生走进乡村,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心连心、手拉手,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了解了国情,增长了见识,也为右玉乃至朔州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朔州市将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联系与对接,探索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助力朔州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共同把右玉打造成全国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城的一个会议室,与往常不同,一群大学生抢着发言,对面的领导则埋头写笔记,不时点头回应。面对党政领导,同学们毫不怯场,大胆分享在右玉调研的思考。
这是2018年“弘扬右玉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百所高校右玉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会的现场。这个夏天,右玉县充满了活力,近百所高校、千余名大学生来到这里,融入式学习右玉精神,深度调研献才献智。
右玉到了后脱贫时代,下一步的发展如何破题?
右玉没有停止脚步,更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大学生们的到来,除了学习右玉精神,就是帮着右玉发展出主意。
右玉羊肉增值遇难题:农户得实惠是根本
“脱贫并不等于致富,为什么不从右玉的羊肉入手?”在右卫镇南元村委会办公室,南昌大学同学讨论热烈。他们结束了第一天的调研,走访了10多户村民,养羊能否致富,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右玉羊肉”肉质鲜嫩、食之爽口,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登记。可是,队员们发现,家家户户都有几只羊,饲养方法也很特别,村民们“众筹”雇一个羊倌,把各家的养赶到一起,上山放羊。卖羊也很简单,村民们等着羊贩子上门收购。问题随之而来,每斤卖10元,村民得到实惠不多。
实践队员郝欣宇感慨:“太可惜了!农民没有议价权,应该大规模养殖,农民才会得到更高收入。”
“右玉的羊肉好吃,关键在于散养,如果一味追求出栏数量,就无法保证羊肉的品质。”蓝昊是南昌大学的团委老师,他提出不同看法。一旁的驻村干部,不住点头,羊多了,生态势必遭到新威胁。
另一位队员曹丹露说:“如果对羊肉进行深加工,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可以提高价格。”
一位驻村干部在一旁补充,这样的想法比较理想化,一方面是养殖规模的现状,右玉羊肉只能满足本地需求和少量外地销售。另一方面,也缺乏扩大外销的渠道。
羊肉致富,好像很难找到平衡点。同学们有些失落,他们思考的问题,都是当地干部反复考虑过的,犹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不过,这群年轻人,没有放弃,继续跑农户、问政策、看市场,持续调研了4天,给出了新答案。
“不妨改变思路,减少对外销售,可以打出广告语——只有在右玉才能吃到正宗右玉羊肉。”在蓝昊看来,一方面用羊肉美食文化,增强右玉的旅游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要保持羊肉品质,提高羊肉的附加值。
同样对问题感兴趣的还有广东金融学院的实践队,前两天,老师曾晓思带着学生挨家挨户跑遍右玉羊肉的加工企业,了解到右玉县羊的饲养量达到75万只。
“其中,散养的羊与圈养的各占一半,可是企业在收购时并没有差别,这让散养户很吃亏。”曾晓思认为,品质好坏的羊都是一样的收购价,直接影响了农户的收入。
然而,他们调研发现,有的企业从牧户手中收购肉羊之后,对羊肉分割加工,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羊肉零售价甚至能达到100元1斤。这种销售模式,农民无法实现增收。
他提出解决策略——引入“社区支持农业”的商业模式,可以为农民增收。这种模式并不复杂:一方面,企业向农民提前订购散养的羊,签订购协议,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并全程监管羊肉质量,让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直接用互联网的订单模式,减少中间各种销售环节,以更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更优质的羊肉。
杀虎口景区深度开发:关键在提高村民素质
马营河村在右玉县的最西北部,这里原先是著名的“走西口”的必经之路。离这里不远,有一个著名景点——杀虎口,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后来康熙亲征北方,为缓和民族矛盾,这里才改叫“杀虎口”。
8月上旬的一天上午,中共朔州市委副书记操学诚、马营河村党支部书记朱义等站在村口,高兴地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大学生实践队队员。队员们一下车,操学诚就当起了导游,给队员们讲解这个西口古道第一村的村情,并问计于这群年轻人如何发展旅游。
韩琳杉是延边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她从专业角度发现来杀虎口游玩只要半天时间就够了,游客很难在当地产生更多的消费。
接着,她拿出一幅地图告诉记者,在右玉县的北部,有三个旅游景点相距不远但各有千秋,可以规划连接起来,打造一个旅游环线:杀虎口景区是人文旅游资源、苍头河湿地公园是自然旅游景观、牛心山道观属于社会旅游景观。
在右玉,麻家将骁勇善战的故事家喻户晓,堪称“将门出虎子”,还有不少石碑记载着他们戍边征战故事。
不过,韩琳杉发现,记载这些故事的石碑集中在一处放置,未对游客开放,实在太可惜,不妨整理好,作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同时,麻家将的故事还可以继续挖掘,让杀虎口景区更加充满历史纵深感,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
从小在右玉长大的任富东,是山西大学实践队的带队教师。他在杀虎口景区调研发现,在景区卖凉粉的村民,一年的收入少则有四五万元,多则七八万元。对于缺乏壮劳力的农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年长的村民也可以依靠旅游业赚钱。在以前,这是村民难以想象的赚钱方式。
“村民要升级服务就太难了!”任富东也发现其中的不足,村民提供餐饮档次不高,农家乐品质有待提升,只是停留“农家”,没有更多的娱乐设施,留住游客消费并不容易。
如何提升村民的服务能力?这是一个难题。杀虎口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王军芳介绍,这些年来当地开发景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给村民做了大量的培训,效果还不错。
“也要让村民自觉学习。”任富东敏锐地发现,马营河村曾组织村民前往北京的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在村民中,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原来旅游一定要提升档次,来钱会更容易。
村民很快发现,之前观念跟不上游客需求。比如从事餐饮,有的村民对饭菜要求不高,认为量大游客吃饱就行,他们意识到,其实并不是这样。
如今的右玉,绿水青山已经有了,可是要想变成金山银山,绝非一日之功。脱贫摘帽之后的右玉,要转型升级,首先是当地村民观念要随之转变。
如何给村民做旅游示范?在南昌大学教师蓝昊看来,尝试适当引入外地的专业团队,比如对当地的农家乐进行包装,打造一些小而美的民宿,用倒逼的方式,改变村民的思维惯性。
“旅游景区可以从单纯观光的思维跳出来,杀虎口附近景色很美,能否打造成为全国级的青少年写生基地。”蓝昊为经济社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支招。
乡村医生缺乏:可以请大学生支医
记者走访右玉县的七八个村发现,贫困户致贫的首要原因并非缺少资金,因病致贫和缺少劳动力才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右玉县右卫镇振兴村,合肥工业大学的李捷拿着问卷来到贫困户老池的家。由于长期得慢性病,子女在外地打工,60多岁的老池看病花了不少钱,每次犯病都要往县城跑。如今脱贫政策好了,他说看病用不着自己掏钱。
振兴村第一书记赵永亮说,之前,老池花了5万元看病,通过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和乡镇扶贫等途径,基本实现全报销。
随着脱贫政策持续实施,可以预见的是,因病返贫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在后脱贫时代,右玉该如何满足农村群众的日常需求?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团委书记吴殿臣带着同学跑了三个村发现,缺少乡村医生是最大的问题,只有一个村有乡村医生,而且已经70多岁了。
“乡村医生的血压都是我们量的。”实践队成员李亚男坦言,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日常习惯吃咸菜,导致血压比较高。平时他们很难吃上水果,营养结构比较单一,加之他们没有体检的习惯,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老人们需要乡村医生。”在吴殿臣看来,乡村医生最重要的作用是给村民提供日常保健,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减少大病发生的概率。乡村医生的群体壮大,可以直接减少农村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存在,乡村医生是农村最缺乏的人才之一。随着老一代的乡村医生逐渐变老,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农村,这个群体面临青黄不接,不少村庄已经没有村医。
吴殿成支招壮大这个群体,团组织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号召大学生来到农村支医,可以模仿大学生西部计划,让大学生来到农村支医锻炼一段时间,团组织和相关部门进行人员选拔,政府保证相应的待遇。比如,大学生支医一年之后,可以提供优惠的就业政策,以此缓解乡村医生缺乏的问题。
“我对去农村支医的观点特别赞同,如果有这样的项目,我也会报名参加。”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实践队员李曼茹说。
她在调研时发现,遇到身体不适,村民并不愿意到县城医院检查身体。他们担心检查出病因,治疗的花费太大。这种讳疾忌医的心态,让小病可能拖成大病,反而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在我国农村,不少村民在经济上已经脱贫。接下来,如果让农村群众的幸福感上一个台阶,就要让他们尽快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保健。因此,吸引一批年轻人成为乡村医生,让更多的资源向农村进行倾斜,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右玉精神变成新标识:亟待统一规划
在采访过程中,多支实践队伍采访右玉精神,当同学们问当地群众什么是右玉精神?群众们的回答很朴实——就是种树精神。
延边大学带队老师蔡银珠问起年近七旬的村民贾仙花,当年为什么会参与种树。她回答:“不种树,没法生存,要为北京挡风沙。”
村民想法单纯的背后,右玉的干群关系同样朴实。她打比喻:“干部就是领头羊,以前,我们跟着一起种树。现在,带着我们脱贫。”
右玉精神如何宣传出去?这是河南理工大学实践队成员袁国栋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并不知道右玉在哪里,他观察到一个细节,沙棘汁是右玉的特产,远近闻名,可是在销售包装上,并没有看到“右玉精神”的标识。
“右玉的精神要变成新标识,让更多人知道右玉的产品。”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袁国栋,对品牌意识非常敏感。
难点就在于,右玉精神如何与具体产品关联起来?袁国栋举例,并不是简单地把右玉精神4个字打到包装上,而是通过文化策划,将一些右玉与风沙抗争的小故事印制到包装上,设计有趣的形式,用时尚的呈现方式吸引消费者。
史淑珍是带队老师,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团队已经设计出两套共十几个图案。最近修改完成之后,将转交给团右玉县委免费使用。如果当地有需求,未来还将继续参与右玉的文化创意工作。
“把右玉精神标识化,可以借鉴海南的经验。”海南大学的实践队员郭瑞鹏发现,一到冬天,不少专家学者会到海南休假,当地就会邀请他们办讲座、考察项目、提出建议。右玉的夏天气候宜人,是避暑的极好选择,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右玉休养,借着这个时机招才引智。
郭瑞鹏还观察,最近几年,右玉当地办了不少节会,比如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赛、西囗风情系列招商活动等,有助于改变右玉县域的文化气质。他坦言,这是右玉精神标识化的2.0版本。需要看到的是,传统节会对于右玉精神标识化作用依然有限,难以吸引到更多外地游客。
“右玉去年建立起了干部学院,不妨借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办学模式,创新用培训班+实践活动的模式,既可以宣传右玉精神,让干部群众接受党性教育,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一箭三雕。”海南大学实践队带队老师李润东说,这可以让右玉精神标识化升级到3.0版本。
李润东认为,对右玉精神进行标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靠一两个项目能够完成,而是要在梳理县域内的文化资源和品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划,挖掘右玉精神的内在逻辑,落实到小至一个包装,大到一项活动,使右玉精神传播更广,让更多人知道。
据了解,目前右玉精神的标识化工作已经开始突破,当地已举办了“两山理论与右玉绿色发展”峰会暨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招商恳谈会、2018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西口风情”中国右玉油画写生季等,还将举办森林音乐会、世界养生大会康养峰会等活动。未来,右玉从“绿水青山”走向“金山银山”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破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