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 高招录取率40年翻了10倍
“每10万人口的大学生数达2441人,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2%,比2010年提高25.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在年初召开的湖北省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暨“双一流”建设动员大会上,省教育厅披露了此数据。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人才,大学生非常稀缺。
当时,参加高考的人数多,录取人数少,“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是最为形象的比喻。
梳理40年来高考报名人数的脉络,记者发现,除了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报名者有点集中式爆发外,从1980年开始,报名人数保持相对稳定上升态势。从每年几万人报考,到超过10万人报考,报名人数一路攀升到2008年的524365人,达到巅峰状态。
2009年开始,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开始呈现下行态势。从50多万人报名参加考试,一路降至2016年的361478人,8年人数降了162887人。这种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趋势,终于在去年得到改观。
今年,全省37.4万考生参加高考,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去年,今年湖北高考报考总人数略有增加。2017年的高考人数,是“八连降”后的首次增长,今年则继续增长。今年正逢恢复高考4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仅用了40年时间:40年前,高考录取率不足9%;40年后,我省高考录取率突破90%。40年来,约有600万荆楚学子跨入了大学之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市场大潮冲击下,读大学由公费变成自费,学生毕业也由包分配变成自主择业。高考招生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开始变得多元。1992年参加高考的黄臻,15岁便成为武大“少年班”的大学生;华师一附中2005届毕业生金方剑,通过自主招生政策圆梦清华;襄阳四中2014届考生郭丹雅,被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录取,大学四年不用交学费,毕业直接能当“孩子王”。
【命题】 我省命题走过“统、分、统”
高考命题,我省走过了全国统一命题——分省命题——全国统一命题的轮回。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教授、博导胡向东认为,从1978年全国首次统一试卷,到1985年上海市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市单独命题、2004年新增8个省份单独命题,再到2016年回归全国卷,高考管理模式在不断探索,命题水平逐步提升。
以广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为例,1977、1978年高考依然是政治命题作文。例如“学雷锋的故事”(1977年高考作文题)“我在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上海)(以上是1978年初招考的1977级作文题型)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大幕,高考作文题型与时俱进。1979: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1980:读《画蛋》有感;1981:《毁树容易种树难》(寓言类材料作文);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7: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1991:圆的联想、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004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是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期。“全球化”“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等主题词,冲击着传统语文教育观念。
2004年湖北卷的“买镜”;2015年,全国卷一“根据材料写一封信”,全国卷二“谁最有风采”;2017年:全国卷一“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全国卷一:写给未来2035年的那个他。
胡向东认为,高考最初处在“知识立意”命题阶段,固化的知识点居多;到上世纪90年代末,命题开始向“能力立意”发展,考题更加灵活,越来越强调对知识点的运用;而近几年,命题进入“素养立意”阶段,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今年是湖北高考改革元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要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考综合改革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备受瞩目,上海、浙江率先试点,湖北是全国第三批实施省份之一。学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目前,湖北省正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文章转载自:楚天都市报)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