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清环境
不可否认,一些专业的学习和成长,是需要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的。
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得到的个人品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智力、体力、视野等都成为了其中一部分。每一个考生家庭都应该正视这种不同和差距,尤其是希望通过高考完成阶层跃迁的家庭,在志愿填报中更应该避免填报对成长环境要求高的专业,例如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尽量发挥学习技巧的优势,避免环境成长的劣势。
同时,一些专业不仅学费高昂,对职业发展的经济要求和经济回报周期也是比较长期的,例如:“本硕博11年+规培3年+专科培训2年~4年”、堪比马拉松的医学专业,天天画图废料的建筑学专业,面料颜料如流水的服装设计专业等等。这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报考时要仔细斟酌。
而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考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城市固然有利于成长和就业,但也意味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竞争,沿海城市很美,但因为旅游产业带来的房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的价格高企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求学的高速路上,欣赏风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路终点的过路费能否承担。
选择合适的,比选择美好的,更让人走得正、行的远。
3、认清历史
对大部分考生家庭来说,高考志愿填报的直接目的,是能够在几年之后得到一个相对高薪、稳定、性价比高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投资的思维,那就必须也要用投资的视角来考量。
投资中大量的依据,是来源于对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历史数据的关注和分析,而这些分析的依据往往都是历史上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周期性轮动,以及对某些未来行业的押注性投机,而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周期,例如1400天~1500天的猪肉价格周期,平均60个月的白糖价格周期,经济周期中为期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等等。跟随行业周期变化,就业的难易程度和薪酬水平也都有相应的变化,认准经济和行业周期循环,选择顺周期较长的专业也是一个应该关注的方面。以物理学为例,整个二十世纪一百年就是一个“低-高-低”的过程:20年代~30年的代民国时期是个低点,建国后50年代~60年代搞工业化逐渐热门,80年代~90年代“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又是一个低点。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社会发展中大方向的变化,也会催生出一些行业的长期繁荣。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逐步加速,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人。老龄化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需求,催生了“银发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行业。数据表明,中国的医生数量远远不够。联合国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报告显示,尽管高考扩招后医学院校毕业生大幅增加,但中国每1000人拥有执业医生数量在世界上仍然远远落后大多数国家。未来的老龄化对医生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未来三十年,必将供不应求。同样随之而来的还有护理、殡葬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扩张,相关专业值得关注。
另外,投资中有个著名的雪坡理论,讲的是投资的环境要有足够的回报空间。这里面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很长的坡,也就是足够广阔的前景;二是要有很厚的雪,也就是有足够成熟的生态、有足够多的机会。
从历史经验来看,充沛的理工科人才是工业化进程中赶超崛起的关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洪堡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莫不如此。近年来的IT行业打造了过去20年的科技创富浪潮,让一大波程序员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在未来的20年,这些专业也不会过时。
因此,雪坡理论告诉你的是,当选专业时,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朝阳行业(坡是不是够长),其次要判断有没有成熟的生态和够多的机会(雪是不是够厚)。当然,即使选对了赛道和雪坡,也并不能100%保障成功,它只是让你在起跑的阶段,有了更好的赛道和更有利的位置,想要脱颖而出还需努力。
总的来说,用投资理论回看历史,一个人的职业黄金期从20岁~50岁,大概30年左右。填志愿的考生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未来30年,我想要进入的专业和行业,会比现在好还是差呢?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高考的志愿填报,
其实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
选择大于努力。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