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批次录取进行,征集志愿填报也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高考君建议,不论是否已经填报了高考志愿、不论对自己的志愿方案把握有多大,所有的考生和家长都要全面了解征集志愿,避免意外(滑档或退档)发生后抓瞎!
大部分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较短,所以现在必须要尽早做功课咯!
什么是征集志愿?
在每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总会出现一些上线考生未被录取和一些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
于是,各省(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通过一定渠道向社会公布高校招生缺额计划,并组织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缺额计划再次填报本批次院校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再一次为考生录取提供了机会,同时使高校的招生计划得以顺利完成。
征集志愿院校有哪些?
现计划缺额的原因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生源不足高校
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第二类:超退高校
第一轮投档时生源充足,但出现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不符合有关要求而被退档的考生人数多于其调档比例的超额数,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比如一所大学招生计划为100人,调档比例为110%,进档的考生则有110人。在录取过程中,未满足录取条件的考生有15人,这就使该大学仅录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计划。
第三类:追加计划高校
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该省(区、市)追加招生计划。
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有哪些特征?
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均为招生计划未录取满额的高校,因为每年高考录取的情况不同,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专业的名单也不尽相同。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和专业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填报征集志愿。
一、办学位置偏远的、一些考生不熟悉的高校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之中。
我国地域辽阔,两千多所高等院校遍布各省(区、市),考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别是对偏远地区的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听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些高校的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数,在正常录取过程中未能录取满额而参加征集志愿。
二、招生计划较少的院校容易出现在志愿征集名单之列。
院校招生数量少,考生不敢报考。高考志愿填报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招生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录取分数线出现大幅波动,甚至没有考生报考的情况也屡有发生,部分国内知名高校有时也会出现补录的情况。
三、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但专业一般为学校的非优势专业
虽然有些学校的确是因为实力一般、考生的认可度较低而导致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从而需要通过征集志愿的方式完成招生计划的。
但从以上列举可知,还有一部分高校出现缺额的原因是“超退”。往往出现“超退”情况的高校中不乏一些实力不错、知名度较高的大学。
虽然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但高校参加征集志愿的专业,却大多为该校的非优势、非特色专业。
四、一些对考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也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之中。
比如对性别有限制的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的专业以及对考生身体条件有要求的专业。
在正常录取时,报考这些专业的考生很可能因为没有达到专业的要求而被高校退档,造成专业缺额。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