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公布后,考生和家长又迎来一场大考:高考志愿填报。如何选择大学和专业,不仅决定了考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方向,还会对将来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学生(包含高考生和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5%的受访高考生希望远离家乡去求学。
要领一
找准坐标 知己知彼是关键
高考志愿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考生填报志愿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对新高考招录政策不了解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考生和家长深入了解新高考政策,针对政策变化做好志愿填报。省考试局等权威部门发布的讲解视频、《填报志愿指南》等资料,考生和家长要认真学习和研读。第二类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准确定位。针对这种情况,考生要在生涯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志愿填报,也就是说填报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学校,更要做到“知己”(即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包括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和“知彼”(了解报考大学、专业和城市等外部信息)。
填报志愿时,哪些因素会影响考生的选择?调查显示,学校排名与名气最受关注,超过六成的受访学生受此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就业情况、地理位置、城市经济水平、专业师资力量、学术科研实力和校风口碑等。
海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唐玮泽说:“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首先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英语专业,然后再确定目标院校的地理位置,将报考范围集中在沿海地区的高校。我结合自己的分数、学校口碑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将海南大学英语专业列为高考第一志愿,最终被录取。”
要领二
专业志向 专业冷热并非一成不变
在填报志愿时,报考什么专业成为许多考生纠结的难题。在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选择上,海南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解爱群表示,专业的冷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需求,这种关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填报志愿时,过分考虑当下专业的冷热情况,却不考虑学生的个人特质(如兴趣、能力、性格等),以后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