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专家”建议,可以选择性吸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之网”,专家难免会带有成见和偏见。有的专家建议学生去读一些热门的、有“钱途”的专业,殊不知,市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冷门”的专业或许会变得很“吃香”,选择“热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可能会面临就业难题。
家长的意见要少一些,要更多尊重考生本人的意愿。笔者曾经遇见过一位学生,因为父母亲都是语文老师,所以坚持让儿子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一年多过去,这名男生学中文很痛苦,于是在大二转专业降级到外国语学院。虽然他的大学生涯比其他同学多了一年,但他后面的学习生活很开心。
在一个互联网无所不“加”的时代里,考生和家长有足够的方法打破信息不对称。比如,参考高校在本省最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排名,做到心中有数;和高校招生部门直接进行互动,减少信息壁垒等等。在此基础上,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合理布局高考志愿,既要有“冲刺”也要有“保底”。没有必要盲从他人的意见,更没有必要患上“技术依赖症”,只要多些技巧和耐心、细心,高考志愿填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