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管理学
门类:管理学类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培养目标:就业与社会保障是民生之本,从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关系的管理、劳动争议的处理,到社会保险缴费、待遇核算,再到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这些都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高度相关,更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直接学习和关注的问题,这也决定了本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决定了本专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需求。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及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培养成具有劳动与社会保障组织、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工作潜能的专门人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福利机构、社区组织及教学科研部门输送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标准修业年限4年,学生应修满165学分(不含课外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1)知识结构要求:①掌握政治理论、英语、数学、法律、体育等基本知识;②掌握公共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和知识,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的规律、制度、运作和业务;③深入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系统掌握我国劳动就业、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2)能力结构要求:①掌握规范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分析方法;②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了解本专业前沿管理理念和技术,具备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劳动就业管理、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能力;③具有中外文语言沟通和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能检索、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3)素质结构要求:①思想和情感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②身体和心理方面:具有健康的心理、务实的心态、健全的体质、良好的体能;③精神和意志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追求新意境、新见解;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毕业去向落实率:2022年就业率94.44%。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关系管理等。
(2)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社会保险精算、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公共管理量化分析、电子政务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劳动与实践、学年论文、劳动与社会保障综合实验、ERP软件I(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社会保险综合实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环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