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海峡高考门户网站——福建高考网

广西民族大学

178106人关注
广西民族大学:普通本科 高校类型:民族类
官方微信
公众号
官方企
业微信

【喜迎三次党代会·人才培养篇】扎根民族大地,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gx013 2017-12-13

 【编者按】回望过去的五年,广西民族大学全体师生在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总结近年来学校奋力前行的实践、成就和足迹,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广西民族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2010年5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广西民族大学考察工作时曾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广西民族大学的同学很多来自少数民族,在这里学习,将来要成为执行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的楷模,为推动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我校的肯定和鼓励,也为我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过去的五年,广西民族大学始终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核心使命,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思考和讨论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和民大风格的现代大学制度,努力扩大中国高等民族教育的影响力,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本科生教育改革:学做一体,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学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积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支持和引导教师探索教学方式转变和教学质量提升,以此带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推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学不满足于简单的书本知识,渴求知识是立体生动的,“会从书本上跳出来”。针对这一现实需求,文学院外国文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忠敏和蔡勇庆双双联手,为文学院学生提供自制微电影、感悟经典并以个性化手段演绎经典的机会。经过6年的探索和实践,拍摄外国文学名著的教学活动已形成竞赛模式。

蔡勇庆老师表示,微电影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小组同学通力合作,并锻炼不同的能力。“我不仅是创作者,参与者,同时也是观众,这在别的课上是难得的体验。”李玉亭谈到,拍摄微电影的工作还激发了同学以后想当编剧、导演、做演员的想法,为往后的职业规划埋下“种子”。

据了解,除趣味课堂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慕课课程建设,是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探索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近五年,我校积极引入尔雅、智慧树等网络通识选修课程,目前可供选择的通识选修课已有200多门,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提供文理兼修的机会。2012年以来,我校借鉴国内一流大学的经验,力求把单一化的专才教育转变为整体化的通识教育,立项建设了43门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课程。2015年,我校成功面向其他高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通识选修课,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声誉。

学校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2012年,我校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第一批资助建设高校,成为区内四所建设高校之一。2014年,我校召开更名后首次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出台、修订了一批制度性文件,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建立健全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恢复公益劳动课、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开展“教学检查月”“学术活动月”“读书活动月”等系列活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教风、学风、校风得到有效改善。

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达到了三个,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能支持超过200个团队的入驻。与2012年相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76项增加到176项,参与的学生人数由260人增加到1592人。

五年来,我校获自治区级教改项目立项156项,比过去五年(共70项)增加了122.8%;获国家民委教改项目立项13项,比过去五年(共10项)增加了30%;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6项,比过去五年(共12项)增加了200%。新增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新增本科专业14个,新增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13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获广西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12项。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聘用本科专业负责人77个。学校连续5年获得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3年,学校经过数年努力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同时获得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构建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跨越。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累计招收博士研究生68人,2017年首届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标志着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迈向了新的台阶。

2012年以来,学校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3252人,设立了研究生创新项目,举办学术论文竞赛、学术演讲竞赛等活动,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在全区高校硕士学位论文抽查中,学校被抽取的学位论文均为合格等级以上。

2012年以来,学校累计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2014年民族学获批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设立实现零的突破,这是广西民族大学学术发展的全新起点。

作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民族高等院校,在具体的招生工作中,我校立足学科专业设置、研究生考生报名、广西经济发展等方面情况,考虑专业建设与研究生招生关系、学校建设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民族教育与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关系,做到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活学活用民族招生政策、重点扶持落后地区的民族考生。实践证明,我校的研究生改革之路,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顺应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广大考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学校注重优化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和专业实践技能,要求教师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理念与模式贯穿于研究生所有课程教学中,支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百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二十名,地厅级领导干部两百多名,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领导近百名,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担任广西各地、特别是艰苦落后贫困地区的市、县、乡镇领导干部,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广西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民族地区干部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地。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育: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一带一路”人才需求

“感恩在中国遇到的老师和同学,民大是一个包容的学校,期待下次和民大相遇!”在今年春季学期外国留学生结业典礼上,留学生代表林蒂娜分享了在我校学习汉语文化的经历。

近五年,学校积极完善留学生服务和监管机制,建立与我区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高校三级留学生奖学金,增强学校对东盟各国留学生的吸引力。

目前,我校开设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等东盟语种的本科专业,形成“3+1”“2+2”跨国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校积极探索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广西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人才小高地、大力发展非通用语种教学的成果。

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底,学校共计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5325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近1.6万人,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知桂爱桂的留学生。留学生比例是国际通行的衡量大学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据报道,我校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公司(一家从事国际教育信息的研究开发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企业)正式发布的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70位,留学生比例占2.81%,在广西高校中位列第一,充分显示我校提供国际化教育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015年、2017年,我校先后授予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及夫人文拉妮·洪森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名誉博士学位证书,这不仅是我校办学历史上第一次授予外国政要名誉博士学位,也是广西第一所授予外国政府首脑名誉博士学位的高校,彰显了我校“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此外,我校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培养适合地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与19个国家、地区的14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并承办汉语教师培训任务和国家汉办委托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和选送工作。

我校作为“广西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人才小高地”,以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培养面向东盟专业人才为目标,依托学校多学科、多语种相互支撑融合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对外合作交流服务培养国际人才。(实习编辑:张蒙 校对:陆梦丽)

热门关注:
上一篇:2018年广西体育高考考评员、监察员动员大会在我校举行
下一篇: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好成绩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