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如果你恰好有机会经过上海的高考考场,就会发现,无论是参加高考的年轻学子,还是站在他们身后的送考家长,绝大多数是怀着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场人生中的重要考试——和过去相比,现在的考生和家长明显多了淡定,少了焦虑。
这,并非偶然。
今年是上海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第二年。和去年搭乘高考改革“头班车”的考生须适应从教学到考试的全流程“系统改革”不同,第二届考生显然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理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向,对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的上海新高考的整套构架也更为熟悉、适应度也更高。
考试压力明显小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大了,能够读好学校好专业的机会多了,升学的途径也更多了……高考过后,很多“经此一役”的过来人发现,随着新高考的稳步推进,更多的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学生考试压力明显小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温馨的一幕,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一直记在心里:今年高考之前的6月1日,学校高三年级组老师集体给今年高三应届生送出一份特殊礼物:老师们为学生献唱了一首歌: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为学生们助考。
在高考倒计时的日子里,郭金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届高三学生身上的一些细微变化。“对于高考,学生们真的不如过去那般紧张了。”
上海新高考实施的“3+3”方案,外语实行一年两考。在今年6月秋季高考开锣前,学生们不仅已经参加了“小三门”考试,学业考等级考成绩悉数在握,而且“大三门”中的英语高考,绝大多数学生也都在今年1月考过一次了。
“在我们学校,有些学生对外语一考的成绩比较满意,年初考试后就不上英语课了,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复习、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郭金华感到,外语两考的实施明显减缓了学生对高考的焦虑感。一考发挥得理想的学生,对高考的信心大增,找到了感觉。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便第一次没有发挥理想,但对外语高考的整个流程已经熟悉了,且还有一次考出更高分数的机会,因考试产生的心理压力明显小了。
当然,谈及外语高考,令众多高中英语教师拍手叫好的,是英语听说测试计入高考总分的制度设计。
“步入新高考时代,大家都意识到,外语高考题型的调整、内容的增减和题量的改变都凸显了学生思辨能力的的重要性。所有学校都积极应对,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任教于建平中学的吴文涛说,从短期而言,这样的教学调整有利于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长期而言,它将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使英语教学回归本应有的状态,彻底扭转“哑巴英语”,走向“应用导向”。
实行考后填志愿,“高铁开到哪,学生专业填到哪”
谈及新高考带来的改革红利,上海市曹杨二中校长王洋的一则发现,更令人玩味:现在的学生选择机会多了,只要选择得当,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入读自己心仪的专业。
“可以说,现在高铁开到哪,学生专业就填到哪。”王洋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随着新高考的实施,上海实行高考后填报志愿,且是按照“院校专业组”为单位来填报志愿。王洋分析,在按照“院校专业组”填志愿后,每个学生实际上有24个专业组可填报。“一般情况下,前4个专业冲一冲,后4个保一保,还剩16个专业组,很多学生在填的时候,就会主动填报外省市的一流名校或一流专业。”
他发现,和新高考首届考生相比,这一届考生在熟悉了新高考所带来的全新志愿填报方式后,有更强的意愿去主动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很多同学想明白了,与其恋家、留在本地读个普通的专业,不如到外省市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因为有了高铁,回家方便,今后实习也方便。”
不少校长发现,实行新高考以来,除了长三角地区,武汉、厦门等高铁直通城市的热门院校,都成了上海考生眼中的香饽饽。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相关数据,从另一个维度彰显出新高考带来的红利。去年,本市普通本科批次的录取结果表明,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被调剂比率仍然保持在7%左右的低位,且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58%,比上一年提升了近8%,这在专业志愿填报数量从原先6个改为4个的情况下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不得不说是特点鲜明的院校专业组起到了有效分流的作用。
“每人一张课程表”个性化学习时代到来,升学途径多样
“经历了去年第一次实施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今年的考试组织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说,按照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设计,上海的高考实际是由春季高考、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三校生”高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统一高考(秋季高考)组成。改革不仅提供高中毕业生多样的升学途径,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的选择上也更加个性化。有的同学在高二就选择参加地理或生命科学科目的等级考,也有同学选择在高三参加加试三门科目的等级考。至于参加外语一考或两考的选择,就有更加充分的自由度。
今年,参加秋季高考的上海考生近5万人。而前期,已有2000余名考生通过参加1月的春季高考并被本市20多所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录取,有3000多名考生通过参加3月举行的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被本市高职(大专)院校录取。对这5000多名考生而言,高考“负担”早已卸下。
这两年,春考越来越热门是不争的事实。上海23所参加春招的院校,招生专业全部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或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清一色的好专业,对考生形成了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说,春考实现了“多次考试、多次录取”,高校的积极参与和学生的踊跃报考说明,改革更好地实现了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提升了专业匹配度、适切度,尤其是对促进高校特色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探索。
伴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新的“指挥棒”正在倒逼沪上高中启动深度改革。这两年,沪上高中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探索实施不同形式的走班教学,如今,高中生“每人一张课程表”的个性化学习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有力促进了文理交叉学习。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将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在制度设计层面的重要突破。
来自上海市教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5月,2018届每名高中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基本达到60学时。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2018届参加高考综合改革的学生共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50348份。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