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学什么专业,选什么专业更好,怎么选专业?怎么办呢?”
“孩子语文比较好,平时对文字很感兴趣,喜欢阅读,是不是报考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好呢?”
“我的数学和化学不错,但是听说计算机比较热门,报考这个专业以后应该更好就业吧?”
在志愿填报期间,面对几十个分门别类的大学专业,不少同学和家长会发出类似这样的疑问和困惑。怎么解决呢?在志愿填报中,如何正确利用“兴趣”这个关键要素呢?先看看下面两位同学的情况。
A同学:仅凭“兴趣”选专业,结果很悲催
A是个瘦弱的女生,从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性格唯唯诺诺。平时不爱与人交际,所以朋友很少。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平时走到哪里总是抱着本书,一有空就伏案写作。所以高中毕业后,在选择专业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进入大学后,双耳不闻窗外,没事就去泡图书馆。大学四年,她一直过得风平浪静,既没有像其他同学考研的考研、实践的实践、考证的考证,她仅仅完成了大学应该修满的学分,仅此而已。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因为公司看中了她的文采,但才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公司劝退了。原因是虽然很有文采,但所写出来的文字太过感性、文艺,不能满足公司广告宣传的需求,经过多次指导,仍不能有所改进,所以只能让她离开。
后来,听说A同学没有再找工作,是父母托人在朋友的公司给她安排了个文员的工作,每天整理整理资料、打打字,无所作为。
可以看出,A同学因为觉得自己喜欢写作,所以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在志愿填报时,并没有结合性格、行业需求等因素,造成了最后被公司劝退的不堪局面。
B同学:“兴趣”没满足,却拥有了精彩世界
现在看看B同学,他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帅小伙儿,热爱篮球和运动,也喜欢打网络游戏。虽然成绩算不上太好,但高考成绩出来,也还是可以填报一所不错的大学。
因为父母并不太管他,所以志愿填报全凭他自己喜欢。因为对于大学专业的不了解,他只能挑看着眼熟的,第一志愿他选择的是自己蛮有兴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天不遂人愿,他遭到专业调剂,被调剂到了不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没办法,他硬着头皮进入了大学,最开始他还抱着转专业的想法,到处打听、询问,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还是要上。可是,就在这慢慢的接触过程中,B同学发现自己并不是很讨厌现在所学的东西,老师上课的方式幽默风趣,班上的同学也十分友善,加之自己本身善于与人交际,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了。
很快,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全年级中的佼佼者,还没到大四,就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老师推荐去到有名的大公司实习。在公司的锻炼中,B同学日益长进,还没毕业,就被公司破格录取了。
通过B同学的经历,明显可以看出他的成功有点偏向“误打误撞”型的。但是,在是否转专业这个问题上,他比较好的观察、明确了自身性格优势,考虑到了行业发展需要具备的素质。最终,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脱颖而出。
建议一:处理好“兴趣”VS“专业”的关系
高中生的兴趣其实很“狭隘”,莫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A同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却并没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能力有限;B同学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有了意外的更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敢于尝试。也就是说:光有兴趣而无能力,兴趣就只能是兴趣,无法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
建议二:“兴趣”不明,这样选专业
1、使用排除法
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除掉。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再在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
2、通过专业测评工具看看感兴趣、适合的专业
比如,会计专业一定程度上要求严谨认真,做事严谨的同学可以考虑,而外向型性格学生很多就不适合,而且要求也较严得考从业资格,初级等等才可以毕业,有的学校这样要求。
再比如,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活泼开朗的性格,具备善于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平时腼腆,喜欢安静的同学,可能就不太适合了。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