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志愿服务,有的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了成长,也有人觉得,大学的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后并没什么收获。
你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85.3%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重要的。66.6%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63.6%的受访者希望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申请渠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85.3%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重要
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大学时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64.0%的受访者曾通过学校、学院统一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50.4%的受访者曾在志愿者官网申请参加过,46.2%的受访者通过学校社团组织参加过,26.7%的受访者有过个人自发志愿服务行为,14.6%的受访者曾向校外公益机构申请参加过。
西安某高校博物馆专业大四学生韩悦(化名)大一时就在西安博物院当志愿者,服务游客,到今年已经3年了,负责基本陈列的讲解,帮助观众了解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周忻(化名)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些普通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经常去森林公园拣垃圾、做清洁。这个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学校某个社团申请举办的”。
韩悦说,她所在的学校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学期的综合考评,学生组织会给我们开志愿服务时间证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超过30个小时,综合考评的时候可以加分。西安博物院每年会评选优秀志愿者,发优秀志愿者证书和奖品”。
85.3%的受访者认为在大学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重要,其中23.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
“最难的就是每个观众的文化程度和喜好不一样,所以对不同观众要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速度。”韩悦说,在博物院做志愿服务时,她感觉最有意义的是能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通过自己的讲解让他们更加喜爱西安,“大家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解答和学习相关知识,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专业课讲到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也会更加留心。有一次专业课考试题还考到了西安博物院的展品,我答得不错”。
66.6%受访者建议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某学院志愿团团长连珊珊(化名)向记者介绍,大学里的社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要解决来自社会、老师和志愿者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学院有一个保护流浪猫、流浪狗的活动,当时负责的老师要求,这个活动要保护志愿者的安全,要考虑好如果志愿者被猫抓伤怎么办。
“我们学校在大学城,到博物馆少说也要1个小时,但是完全没有食补和交通补贴。我们一个专业大一的时候有七八个人做博物馆志愿者,到大二的时候就只有3个人了。另外,有的人会有上百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可到底是在工作还是在玩儿手机,博物馆也没办法确认,在管理上存在问题。”韩悦说。
连珊珊坦言,很多组织不太愿意接受大学生去做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觉得很多学生就是去玩儿的。我之前去联络一个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活动,问了很多家机构,都被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对方觉得大学生一般就是去一堂课的时间,意义不大”。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调查中,55.3%的受访者指出内容无聊,过于形式化,55.3%的受访者觉得申请渠道繁琐。其他问题还包括:交通往来时间太长(39.4%),资料档案管理不善(38.2%)等。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