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灯夜战,伏案苦读,莘莘学子十年磨一剑,就是为了在高考时金榜题名。但学生和家长为了高考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期望,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牟利。在考试、查分、志愿填报、录取等各个阶段,都可能藏着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日前,西昌公安向广大考生及家长发出温馨提示:高考结束后,考生及家长要重点防范虚假信息招生、山寨查分“钓鱼”网站、发放助学补贴等骗局,在家休息的考生还要重点防范兼职、网络交易等骗局。
西昌公安为考生及家长整理了近年来常见的高考诈骗套路,并详细支招应对方法,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近年来,高考前后相关电信诈骗案件呈多发、高发态势。刚刚走下激烈考场的考生涉世未深,一不留神就会掉进骗子的陷阱。诈骗分子往往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高校教师等角色,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实施诈骗,不仅造成相关单位的名誉受损,也给考生及家长的财产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据西昌公安介绍,骗子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和家长以及考生取得联系,主要诈骗方式有如下几种:
01
诈骗方式一:谎称有“内部指标”
骗子通常把自己装扮成某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或招生办工作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以“打通关系”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更有甚者,称高考成绩低于专科录取分数线也可以上本科。
02
诈骗方式二:利用特长生的名义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对特长生的加分相关部门也有具体规定。但一些不法分子以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关系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招进高校,以此骗取家长钱财。
03
诈骗方式三:钻艺术类招生空子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等虚假理由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