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搏”不“搏”会后悔 “搏”时切记要“保底” 要“博”得有结果,须更多了解高校情况
高考(论坛)是人生一件大事,考生常常用“此时不搏何时搏”来勉励自己,通过拼搏获得一个好成绩。而在成绩成为不变的事实后,一些“过来人”也提醒考生填报志愿“此时不搏何时搏”。但一定要算准“搏”赢的几率,同时也应注意“保底”。“尤其是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只要搏得好,选好保底志愿,胜算比梯度志愿要大,也更加安全!”
低分高报:
“保底”疏忽难成功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大三的吴仕铮,高考成绩是647分,超出重本线50多分。他的第一志愿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二志愿则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语言类专业,并且没有服从调剂。他本来觉得两个学校之间梯度是比较大的,“如果第一个被退档,后面一个应能接住”。
但是,由于当年是标准分改原始分的第一年,大家填志愿都十分保守,扎堆在省内的高校,导致省内高校的录取分数增高,尤其是一些特色专业分数就更高了,而省外许多热门院校则很低分。“我当时如果第二志愿报了复旦大学就一定可以去。因为当时复旦大学招不满人。”
“错就错在太‘想当然’了。”吴仕铮说,身边这样的同学并不少,“尤其成绩很好的学生,都想拼一下,但保底工作做得太疏忽了。”他认为,填报志愿机制改变的时候,没有参照标准,很多情况也很难预测。所以他建议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做好多方打算,“第一志愿组最好兼具省内、省外的高校,而且要有足够梯度,保底的学校一定要能‘接得住’自己。”
同校的小薇也有同样的遗憾。她当时成绩不错,一心想要报考中山大学,于是在第一批的学校中只填报了中山大学。“我当时就觉得问题应该不大,所以就只报了一个志愿。”最后,她的成绩未及中山大学投档线,而直接落榜至二本院校。
高分低报:过于保险成遗憾
相对于一些“冲一冲”的考生,另一些考生则过分追求保险。“谁都不希望复读,当然要谨慎为上啊!”华师传播系的小玲就属于典型的“高分低报”。她的高考成绩本来足以报考武汉大学新闻专业,但是因为怕失误而做了一个“万无一失”的选择。“我当时几次模考的成绩都不是太稳定,所以不敢冒险,只能按照最差成绩去估算自己的位置。我觉得即使考出了自己的最差成绩,华师也是没有问题,于是就报了华师,第二志愿是华农。”
现在,谈到当时填报志愿的策略,小玲很后悔:“这归咎于自己太胆小了,没有给自己‘拼’的机会,二来也是因为当时我获得的信息太少,不太了解各高校间的排位,没有为自己设计正确的填志愿策略。”所以她建议师弟师妹们,现在一定要多搜集资料,多咨询,掌握足够信息,帮助自己做判断。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