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北京建筑大学校园开放日暨全国高校高招联合咨询会举行,这是北京市举办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场高校联合咨询会。近百家高校参加,前来咨询的家长累计55000余人次。圣达信教育成为唯一受邀参加的教育机构,近万人次咨询,得到家长关注和好评。
4月13日后北京市很多区县一模考试已经结束,部分的区排名和考试分数线也会出来,那么不少的中学将在该周内召开家长会通报一模考试情况以及填报志愿指导内容。每年学生的一模、二模成绩和排名都是指导学生报考志愿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尤其是一模考试。因此,在准确判断学生的成绩位置后,对高校的招生情况和院校实力等内容的熟悉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北京市是考前填报志愿,填报时间在5月12日-17日,因此考爸考妈们需准确了解孩子的综合成绩排位、相匹配的院校有多少以及招考院校的招生规则。同时,由于北京市的模拟考试都是各区县单独考试,没有全市的统一考试,因此家长们拿到的更多是区排名,校排名和班排名。而高考录取是按照全市大排名进行排队调档录取,因此我建议家长尽量使用"市排名"这同一参考指标,而忘掉"校排名"、"区排名"等参考指标。否则,很容易因不同的指标导致纠结于某院校能报还是不能报的苦恼。
大学方队层次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北京文科生近些年来报考院校录取的高考分数所对应的"市排名"指标归类整理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文科生对院校的认同。而这个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同一院校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在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院校实力、专业设置以及就业水平等多要素的长期综合影响下而形成的本地区人群对该院校产生独特的认可程度和心理定位。
一些原本学科实力雄厚的大学,如"985工程"在京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在京文科录取最低市排名逼近3500名,高校学科实力跟高考分数录取排名的不匹配并不罕见。同样,中西部地区高校高考表现要逊于其学科实力排名,强大的学科实力没有赢得高分考生的垂青。兰州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一批传统老牌名校严重不被北京文科考生"待见"。因此,这些本来很好的院校的名次人为地排低了,而一些实力一般但因就业好、地理优的院校被人为的提高了。
还有一点就是,同样的两所高校在不同省市的偏好认可程度不同,两校的先后位置也是不同的。如对外和中财两所高校,在北京对外的录取排名要高于中财;在湖南,则中财录取排名高于对外;在四川,对外录取排名高于西财和中财,且西财也高于中财。出现这样的排序变动是很正常的,是一个地区人们对一些院校的认可以及院校的口碑两者长期沉淀下来的品牌效应。
由于每年文科生比较偏少,约占考生总数的1/4,同时招收文科的院校和计划也非常少,因此只要考生市排名在4000名以内就可被一本院校录取,在8000名以内能被二本院校录取,在11000名以内能被三本院校录取。文科考生录取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院校之间排名非常接近,拉不开距离,二志愿非常难报考,因此报好第一志愿攸关重要。
大学第一方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般要求高考成绩市排名在200内。
老梁点评:尽管北大和清华两校招生人数才110人左右,但由于北京是考前填报志愿,会出现一部分高分学生不敢报考,一部分高分学生提前选择了港校或出国,所以只要学生高考成绩市排名能在200名内报考北清被录取的可能性非常大。说到底,填报志愿是一场博弈,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又要有"田忌赛马"的智慧,考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属于你自己的策略。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