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经典《论语》的考查,在坚持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经典基本方法。第12题阅读材料取自《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一段论述,第①题考查考生在理解整段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孔子的思想。第②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解说不同学者对的解读,这不仅是语言知识层面的解读,更需要依据孔子的思想来解读。两道小题考查的切入点虽然不同,但都强调要把语言理解与思想的把握有机结合。《论语》作为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有很多观点至今仍然保留着积极的思想价值。试题启示语文教学,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层面的解读,要重视对其中优秀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吸收与陶冶。
第16题第④题,要求考生用古诗文名句来评价在阅读经典时的行为,考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并且要能根据情境特点,调用知识储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试题引导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但不是僵化灌输,而是重视知识的内化,从而掌握灵活运用的方法。
3.在情境和开放中,鼓励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试卷强调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让考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完成任务,增强试题的开放性,鼓励考生的创造性阅读与表达。
第6题要求考生从不同观点的材料中获得启发,第21题要求考生谈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第16题中第④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回答问题,这些试题都不设唯一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对问题、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作答。第22题微写作继续坚持“三选一”的命题形式,结合名著阅读,读写结合进行考查,三道题在写作的内容和表达任务设置方面各有侧重,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试题为考生发挥自身学习优势提供了选择空间,让考生能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阅读与表达成果。
综上,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在试卷的整体立意与结构布局上,立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关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视文本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时代感,深化考生的思考;重视试题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强调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展考生个性化、创造性表达的展示空间,力求实现向2020年新高考的平稳过渡。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考试院)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