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历经百年传承演变,始为今日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董必武、陈覃秋、李四光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均在该校工作、学习过;2002年,在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和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2010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与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百年栉风沐雨,形成了“修为求实、通博致用”的校训。
“两湖师范学堂”,开启了近代湖北师范教育的发端。严谨务实的学风薪火相传,先后培养出了杨小玲、桂贤娣等一批全国名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不忘初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方向,成绩斐然。
近4年来,武城院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自主创业率一直稳定在4%以上,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创业学生团队共有66支,其中已注册公司61家,入驻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团队为36家,全年营业收入1333.35万元,利润375.45万元。
精心谋划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精心打造“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以师范教育为主体,以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和现代制造业人才为两翼,在培养模式上主动对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人才需求、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武汉产业发展规划,在课程教学上无缝对接生产过程,彰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湖北省14所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之一,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紧密围绕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尊重学生意愿、遵照企业标准,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参加试点项目的学生,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学生一进校就具有企业员工和在校生的“双身份”,实行企业和学校协同育人的“双主体”培养模式,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培养的“双导师”制,做到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目前,学校已经与11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联合制定《校企合作联合招生方案》。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根据不同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体系。
今年,武城院在中南5省率先启动“1+X”证书制度,在校就可以获得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让学生一入学就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免除了对未来就业的担忧,降低了学习成本,缩短了成才时间,受到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自我革命,勇于刀刃向内
2018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一口气砍掉了12个专业,新设立了无人机、健康养老、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契合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被砍掉的专业涉及造纸、机加工等传统专业,被砍掉的专业老师会给出一定的转岗期。学校一直提倡任课老师“一专多能”,要求每名老师会教授两门课程以上,而不是一门课程讲到底。砍掉哪些专业并不是随意作为,而是综合运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库、第三方评估、专业动态调整评估模型等手段来认定哪些专业砍不砍。坚决杜绝因人设专业的现象,同时,学校也给予教师一定的转岗时间,按照专业群的要求把群内专业老师打通使用,如将教物理的老师充实到汽车电子、电信等专业群中去,适应不了或被调离教学岗位。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