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即将落下帷幕。高考之所以备受瞩目,就是因为这是人生转折的一道关口,要想轻松拿起和放下,并非易事。今年的高考更是非比寻常,今年的考生也着实不易,此前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学、居家复习、线上答疑,口罩、消毒液、测温仪,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独特的高考记忆。
对考生而言,考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心态、意志和精神。
专家指出,当我们面临重要考试时,紧张程度会有所升高,这是正常反应。适度紧张有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更好地应对考试。但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在意,反而会让我们过于紧张,在考试时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试题上。而且,过于紧张和担心,还可能会让我们在考完后反复琢磨已完成的考试,尤其容易记住自己认为答错或者不确定的答案,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看错题、涂错答题卡等失误。有这些感觉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在过度焦虑时会倾向于提取一些负面信号,这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感觉有偏颇。也就是说,我们担心的那些错误很可能没有发生。
现在许多家长都开始重视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其实,高考后的心理辅导更应该重视。在大家看来,高考结束意味着“解放”,可对于还要经历估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们而言,“后高考时代”要面对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
高考出分前后,考生哪些行为应格外注意?
1、焦虑型心理
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和成绩公布的日子里,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目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2、放纵型心理
有些考生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为弥补自己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等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而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3、迷茫型心理
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