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21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各题。
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在“具体的德性”名下勇德排在第一位。
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盂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则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说中国儒家更多是从“人道”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勇的性质,那么,中国道家则更多是从“天道”方而切入勇的应有之义。庄子“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的论述,可视为这种“天道论”之勇说的显例。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戴震对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可以说,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是中国式心性论的从心从生之心。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一旦我们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我们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勇一如心,同样具有“形上超越性”。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具身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强调气与身休不可分的同时,亦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故《说文》曰“勇,气也”,孟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则提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字从“力”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有感于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一头钻入中国早期历史中,为中华民族寻找其武勇的文化基因。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则力倡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在我们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这些勇德先觉者的努力也依然没有过时。今天的人们同样要而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勇德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中华民族对“勇”的阐释是人类勇德建设的重要部分。
B. 中华民族对“勇”的探索持续不断,呈现出不同时期维度与侧重点不同的特点。
C. 儒道两家对“勇”包含的内容的看法存在相通之处,对“勇”的认识角度却不同。
D. 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和“心”一样,具有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论述古代中西方关于“勇”的认识,主要是从认识的共通相似这一方面展开的。
B. 文章在对“勇”的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经典著作、名人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先纵向论述古今对“勇”的认识,再从横向揭示中国古人对真正的“勇”的理解。
D. 文章把主要的论述内容放在中国古代对“勇”的认识上,这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能从心论认识“勇”,“勇”就成为“气力之勇”,心也会失去“生生不已”的潜在可能性。
B. 不把“心性”和“气力”两方面割裂开来,才能完整地认识把握“勇”的“形上超越性”的特点。
C. 勇德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道德,因此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勇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D. 和平文明时代一旦缺失勇德,人类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灭难、社会灾难,以及人生困境。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项,“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和‘心’一样,具有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错误,由原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具身化为一种气力之勇”可知,身心一体决定了勇是“具身化为一种气力之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文章先纵向论述古今对‘勇’的认识,再从横向揭示中国古人对真正的‘勇’的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二段“论及人类勇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如果说中国儒家更多是从‘人道’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勇的性质,那么,中国道家则更多是从‘天道’方而切入勇的应有之义……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力行力为的力倡”、第三段“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第四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在我们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这些勇德先觉者的努力也依然没有过时”可知,文章第二、四段纵向论述了古今对“勇”的认识,第三段则横向揭示中国古人对真正的“勇”的理解,所以选项中“先纵向论述”“再横向揭示”的说法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心也会失去‘生生不已’的潜在可能性”错误,由原文 “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可能性为内涵”可知,“如果不能从心论认识‘勇’”与“心也会失去‘生生不已’的潜在可能性”之间无必然联系。
C项,“勇德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道德,因此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勇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可知,勇德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道德,因此在当代的传统文化建设中,勇德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的原因是当今人们生活中要面对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和人生困境,而不是“勇德一直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传统道德”。
D项,“和平文明时代一旦缺失勇德,人类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灭难、社会灾难,以及人生困境”错误,由原文“在我们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这些勇德先觉者的努力也依然没有过时。今天的人们同样要而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可知,和平文明时代人类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灭难、社会灾难以及人生困境时需要“勇德”,而不是“缺失勇德”人们就会面对灾难和困境。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具备自主可控的创断发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强大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有效可靠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科学高效的现代治理能力、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拥有先进开放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稳定可靠的空间基础设施、开拓创新的人才队伍、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材料二:
标准是航天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由“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中国航天标准实现国际化。国际标准都是由全球领先国家和一流企业来主导的,标准的数量和水平就代表着其背后国家或组织的实力和话语权。据统计,2014——2017年间,我国在研和发布ISO航天领域国际标准14项,在SC14成员国中位列第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航天标准国际化工作正不断向高端迈进,中国已与美、欧、俄等航天强国共同在国际航天标准化舞台上唱了“主角”。
通过考察世界主要航天强国,不难发现,航天强国有“三大标配”:自主、稳定可靠的全球导航系统,自主建设和运行的空间站系统,成熟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能力。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国际大家庭奉献了世界一流的航天基础设施,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到实现全球星座组网,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
(摘编自丁洁《中国航天标准国际化研究》张保淑《向全面航天强国挺进》)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具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能力,在定位性能上也有所创新。
(摘编自杨明等《野战火所制导与控制技术》)
材料四:
7月6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互联网在线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兆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愿与阿拉伯国家携手同行,让北斗系统拥抱阿拉国家,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发展,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服务国际,造福人类。
“北斗独创3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服务信号精度更高,抗遮挡能力更强。”王兆耀说,北斗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
据了解,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测定位精度优于5米,还可以实现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此外,北斗系统还可提供包括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多元特色服务。北斗系统还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短报文通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独门绝技”不仅让用户能知道自己在哪,还能使其他人获知其位置。
王兆耀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卫呈导航大国,始终践行“自主、开放、兼容、渐进”发展原则,与世界共享北斗发展成果。“通过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携手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共同为全球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卫星导航服务。”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基于北斗系统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施工、机场授时、车辆船舶监管、智慧港口等解决方案,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应用。
(摘编自李国利、杨欣《王兆耀:北斗导航将推动中阿集体合作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4. 下列对我国处设航天强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建设航天强国既能满足国家发展大局的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也能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全人类。
B. 具备探索利用太空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创新的能力、自主先进的航天工业体系、世界一流的航天基础设施是建成航天强国的有力保障。
C. 随着中国航天标准国际化不断取得突破,中国与美、俄、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也不断提升,这标志我国已迈入航天强国行列。
D. “北斗”实现全球星座组网,成功应用于国内外,这既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证明,也是我国航天强国建设国际担当与目标追求的体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在航天建设方面的国际地位与形象,必须不断增强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话语权,并向全球推广更多基于北斗系统的解决方案。
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导航定位卫星把用户与地面段的控制、服务系统连接起来,可以为用户提供搜救、导航、定位等多种服务,功能强大。
C. 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测定位精度优于5米,展现了“中国精度”,由此可以推想几代北斗人的奋斗精神和我国航天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D. 基于北斗系统的农业、建筑业等众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在国外得到应用,这有利于彰显“中国气度”,提升我国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6. 为什么说北斗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6. ①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世界一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世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②北斗独创3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为世界提供更精准和多元特色的服务;③北斗能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项,原文,“中国已与美、欧、俄等航天强国共同在国际航天标准化舞台上唱了‘主角’”,“中国愿与阿拉伯国家携手同行,让北斗系统拥抱阿拉国家,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发展”。据此可知,原文只说中国已与美、欧、俄等航天强国共同在国际航天标准化舞台上占主导地位,中国愿让北斗系统服务于阿拉伯国家,而该选项说的“中国与美、俄、阿拉伯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也不断提升,这标志我国已迈入航天强国行列”的说法在原文并没有提及。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A项,原文,“我国在研和发布ISO航天领域国际标准14项,在SC14成员国中位列第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航天标准国际化工作正不断向高端迈进,中国已与美、欧、俄等航天强国共同在国际航天标准化舞台上唱了‘主角’”“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国际大家庭奉献了世界一流的航天基础设施,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据此可见,原文说的是中国在国际航天标准化舞台上占主导地位,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国际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并没有说“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在航天建设方而的国际地位与形象,必须不断增强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话语权,并向全球推广更多基于北斗系统的解决方案”。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国际大家庭奉献了世界一流的航天基础设施,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崭新篇章”“中国……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服务国际,造福人类”概括为: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世界一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世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北斗独创3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服务信号精度更高,抗遮挡能力更强。’王兆耀说,北斗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据了解,目前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测定位精度优于5米,还可以实现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此外,北斗系统还可提供包括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多元特色服务。北斗系统还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短报文通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独门绝技’不仅让用户能知道自己在哪,还能使其他人获知其位置”概括为:北斗独创3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为世界提供更精准和多元特色的服务。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卫呈导航大国,始终践行‘自主、开放、兼容、渐进’发展原则,与世界共享北斗发展成果。‘通过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携手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共同为全球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卫星导航服务”概括为:北斗能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服务。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志愿者
阮红松
一
在志愿者中,他有点傻。
他在防控点的具体工作是负责超市与小区的配送对接,再具体点说,就是超市的配送物品到了,他负责通知居民来拿。
看似简单的工作,共实很不简单。
配送单是居民自己下的,然后发送给了负责配送的超市代表。有什么问题也应该是居民与超市的事,与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居民拒收就与他有关系了。
拒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莱不新鲜,居民对缺货替代品不满意等。
居民拒收是有道理的,但是拒收的时期不对。疫情封区是非常时期,超市不再是看人脸色的自由市场,总能哄着。居民与超市闹起来,闹僵了,没的吃,防控组是有责任的。
居民拒收的物资,又不能退回超市,怎么办?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单,超市什么也不知道。
大包小包的东西拎回去,对老婆说是自己订购的超市配送。也说得过去,封区期问物质短缺,有东西往家拎是一种幸福。
时间长了,家里的物资过剩了,老婆起了疑心。一打听一调查,事情就露馅了。老婆不干了,说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
老婆跑到小区防控组,说要找领导。找了半天,原来自己那傻老公就是领导,小区防控组组长。
防控组的志愿者听说组长闷着头干了这种好事,吃惊之余马上又理解了。
事情解决了,防控组一共六个人,从此不再下配送单,别人拒收的,大伙轮流往家拎。
大家都笑着说,省事,也省心。
二
没当志愿者时,她经常在手机视频上看人家站岗。视频上经常有闯关者吵吵闹闹,有人还动手打管控人员。她觉得又紧张又刺激,这工作还挺有挑战性的。她感觉自己如果当班,是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她有口才有耐心也有爱心,她是一名幼师。
她报名当上志愿者后,第一天当班,几乎没看到什么人,她以为这是特殊情况、结果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第四天,她呆呆地望着寂静的小区和空荡荡的大街,落泪了。
遇上闯关者是她当班的第六天。
大约晚上八点,一辆小车亮着刺眼的灯朝着防控点来了。她赶紧站起来,直挺挺站在了路中,打手势让对方停车。车停了,车窗也摇下来了,一个年轻的姑娘仲出脑袋。
姑娘说自己是小区的业主,要回家。
她查看了一下值班记录,姑娘没有出门登记。姑娘说自己出门上班半个月了,今天才休假。她问姑娘是什么单位,姑娘说自已是个护士,就在人民医院上班。
一听说是护士,她没有再问,马上准备放行。
但是值班的负责人上前再一次拦下了姑娘。按防控规定,一线的医务人员不得回家中居住,必须在医院隔离观察十四天,持院方证明才能回家休假。姑娘没有院方证明,显然是偷偷跑回家的。
在值班负责人向姑娘说明规定的时候,姑娘忽然“哇”的一声哭了。姑娘边哭边说,自己上了半月班一天也没休息,好不容易休一天假,想回家好好泡个澡,在自己房间好好睡一觉。
值班负责人呆若木鸡,再没有说一句话。
姑娘仍然在车内哭着,因戴着口罩,看不清姑娘的面容,但从稚气未脱的哭声判断,姑娘显然还不到二十岁。
她想上前安抚一下姑娘,才发现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三
他是在家里闷得慌才报名当志愿者的,可以说动机没那么高尚。
戴上志愿者的红袖章,他可以大摇大摆从家中穿过两条街去上班。自由行走在大街上的惬意,只有被关久了人才有深刻的体会。
上班一周,他的积极性就下去了。相对的自由也没什么意思,而且还苦。天晴还好点,下雨降温,待在防控点还不如被关在家里。
“我不想干了。”他回家对妻子说。
但是第二天他并没有当逃兵,而且越干越认真。
那天,他当班时接到一个任务,到天然气公司帮居民办充值卡。返程时,路过一座桥,忽然被路边跳出来的一个人拦下了。这是一个近乎乞丐的小老头,说是近乎,是因为小老头除了衣服脏点,脸却是干干净净的。
小老头告诉他,自己是河南到本地卖味精的,被封在城里了。刚开始还有旅馆住,后来旅馆停业,他就露宿街头了。小老头向他求助,让他帮忙买点吃的。
他想了想,答应了,并将小老头带到了他值守的小区附近。
他将这事对妻子说了,妻子心疼得不得了。妻子说天地良心,这外地人可怜。妻子还时不时用保温瓶装点热饭菜,让他捎给河南人。
就这样,他不当志愿者都不成了,他不出去的话,有个可怜人饿着呢。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居民拒收超市配送物品的情节,既写出个别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工作的客观现实,也可从中看出志愿服务工作的烦杂不易。
B. 自信有好口才的女志愿者,面对痛哭的女护士却说不出一句话,这样的反转不仅表现了女志愿者的善良,也彰显了人们对医护人员的敬重。
C. 文中有意使用“他”“她”而不是具体人名来称呼志愿者,意在表现志愿者的平凡及志愿服务的普及性,从而传达出对志愿服务精神的礼赞。
D. 小说语言平实,叙事简洁,几乎不事雕琢修饰,但这种如话家常的行文反而能更大限度地还原生活,带给读者真实而触动心灵的阅读体验。
8. 小说是如何表现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分三节分别选取三个志愿者的故事来结构全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客观叙事,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地呈现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案例,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
②形象描写,小说描写三位普通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举动,其体表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
③情感表达,小说叙事时,不时出现对人物似贬实褒的评点,这些评点既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赞美。
9. ①省去相关的衔接过渡和叙述交代,使小说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简洁明快。
②塑造不同的志愿者形象,组成志愿者群像,突出志愿服务人人参与的主题。
③转换叙事场景,多镜头展现志愿者的抗疫情景,增强小说的现场感与感染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项,“写出个别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志愿者工作的客观现实”错误,由原文“疫情封区是非常时期,超市不再是看人脸色的自由市场,总能哄着。居民与超市闹起来,闹僵了,没的吃,防控组是有责任的。居民拒收的物资,又不能退回超市,怎么办?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单,超市什么也不知道”可知,是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不是“居民不配合志愿者工作”。并且由“拒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莱不新鲜,居民对缺货替代品不满意等”可知,居民只是对蔬菜不新鲜不满意,不是不配合工作。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在志愿者中,他有点傻”“没当志愿者时,她经常在手机视频上看人家站岗”“他是在家里闷得慌才报名当志愿者的,可以说动机没那么高尚”可知,三个部分文字都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所以,小说是通过客观叙事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的。
由原文“居民拒收的物资,又不能退回超市,怎么办?他自己收了,然后自己退款给居民。居民可以重新下单,超市什么也不知道”“大约晚上八点,一辆小车亮着刺眼的灯朝着防控点来了。她赶紧站起来,直挺挺站在了路中,打手势让对方停车”“他想了想,答应了,并将小老头带到了他值守的小区附近”可知,小说通过对三位普通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举动加以描绘,所以,小说是通过形象描写来体现他们的志愿服务精神的。
由原文“在志愿者中,他有点傻”“找了半天,原来自己那傻老公就是领导,小区防控组组长”“她想上前安抚一下姑娘,才发现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她想上前安抚一下姑娘,才发现自己的好口才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自己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可知,作者叙事时不乏对人物进行似贬实褒的评点,所以,小说是通过情感表达来体现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赞美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通过选取小区防控组组长自己掏钱给居民退赔、女幼师被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易感动、原本不想继续当志愿者的市民为了不让外地人挨饿坚持当志愿者三个故事分三节来结构全文,可以省去相关的街接过渡,使小说内容更集中,结构更清晰,行文更简洁。
从人物和主题上看,小说分别选取“小区防控组组长”“幼师”“普通市民”三个志愿者的故事分三节来结构全文,通过选取不同的志愿者对其形象分别进行塑造,以突出其各自特点,同时构建志愿者服务的群体模式,借以突出志愿服务人人参与的主题。
从表达效果上看,三个故事都是独立的,原本毫无关系,小说运用多镜头转换叙事场景展现志愿者抗疫这一同一主题,可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与感染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休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万历二十九年,宗周成进士。天启元年,起仪制主事。疏言:“魏进忠导皇上驰射戏剧。势将指鹿为马,生杀予夺,制国家大命。”进忠者,魏忠贤也,大怒,停宗周俸半年。累迁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移疾归。崇祯元年冬,召为顺天府尹。辞,不许。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扉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唐虞之治?”帝以为迂阔,然叹其忠。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米价腾跃,请罢九门税,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为京尹,政令一新,挫豪家尤力。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武清候苍头殴诸生,宗周拯之,枷武清门外。居一载,谢病归,都人为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所司敦趋,宗周回辞,不许。明年正月入都。时太仆缺马价,有诏愿捐者听。又议罢明年朝觐。宗周以输赀、免觐为大辱国。帝虽不悦,心善其忠。其秋,三疏请告去。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鸣骏诚以镇静,宗周勃然。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嗟乎,是乌足与有为哉!”乃与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苏义旅。将发,而福王监国于南京,起宗周故官。明年五月,南都亡。六月,杭州亦失守。宋周方食,推案恸哭,自是遂不食。绝食二十三日。闰六月八日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刘宗周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B. 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C. 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D. 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年,原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后来也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B. 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唐虞之治即指禅让传贤。
C. 朝觐,指古代诸侯或臣下朝见君主,其中春见称为“朝”,秋见称作“觐”。
D. 监国,通常指太子留守代管国事,文中指福王正式即位之前代行处理国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宗周疾恶不阿,无畏权贵。刘宗周奏劾魏忠贤引导皇帝骑马射猎、游戏作乐,势必擅权乱国;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刘宗周将其鞭打后上枷示众。
B. 刘宗周守正事君,直言敢谏。刘宗周上疏劝谏皇帝不要急功近利,后又认为捐输银两、停止朝见礼会有辱国体,皇帝虽然不高兴,但肯定了他的忠心。
C. 刘宗周惠政恤民,深得众心。就任顺天府尹时,刘宗周因粮价飞涨请免九门税收,并施行多项惠民政策;居官一年后告病归乡时,京城百姓为此罢市。
D. 刘宗周赤心报国,尽忠殉节。京师陷落,刘宗周扛着矛戈前往杭州,后与熊汝霖等招募义军准备征伐;杭州沦陷后,刘宗周推案大哭,最终绝食殉国。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详成现代汉语。
(1)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
(2)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
14. 对于刘宗周有关出兵时间的询问,黄鸣骏作何回应?刘宗周又作何感叹?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处不批复。
(2)宦官来商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
14. (第一问)说武器还没备齐。
(第二问)感叹不值得与黄鸣骏一起做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中“老疾”是指宗周大父的身体状况,“老”“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糜”是粥的意思,“持药糜”是动宾结构,意思完整;“然”,然而,连词,放在下一句句首,所以“然”之前应断开,排除B项。
划线句的意思是:等到生下宗周,家庭非常贫困,就把他带到娘家抚育,后来因为宗周的祖父年老有病,宗周便回来侍奉他,劈柴打水,端药送粥。可是宗周的身体很单薄,母亲经常为他担忧操心而不能释怀,于是就得了病。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唐虞之治即指禅让传贤”错误,“唐虞之治”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即是“太平盛世”而不是“禅让传贤”。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B项,“刘宗周上疏劝谏皇帝不要急功近利”“皇帝虽然不高兴,但肯定了他的忠心”错误,由原文“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扉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唐虞之治?’帝以为迂阔,然叹其忠”可知,刘宗周上疏劝谏皇帝不要急功近利时,皇帝“认为迂腐”而不是“不悦”。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1)“未几”,没过多久;“被兵”,遭受战乱;“视朝”,临朝听政;“中”,指宫禁之内,借指朝廷;“报”,批复。
(2)“辄”,总;“或”,有时;“诟谇”,辱骂;“治事”,治理政事;“自如”,一如既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 可知,对于刘宗周有关出兵时间的询问,黄鸣骏说武器还没备齐。
由原文“宗周叹曰:‘嗟乎,是乌足与有为哉!’”可知,刘宗周感叹不值得与黄鸣骏一起做事。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亲名坡,母亲章氏怀孕五个月时刘坡死去。等到生下宗周,家庭非常贫困,就把他带到娘家抚育,后来因为宗周的祖父年老有病,宗周便回来侍奉他,劈柴打水,端药送粥。可是宗周的身体很单薄,母亲经常为他担忧操心而不能释怀,于是就得了病。万历二十九年,宗周中了进士。天启元年,宗周起用为仪制主事。上疏说:“魏进忠引导皇上驰马射猎游戏作乐。这样势必会指鹿为马,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控制国家的命脉。”进忠,即魏忠贤,大为恼怒,停发宗周的俸禄半年。屡次迁任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上书称病回家。崇祯元年冬季,宗周被召回任顺天府尹。推辞未得准许。次年九月进入京师,上疏说:“陛下振奋精神想把国家治好,早晚不得安宁。然而考核成效太过急躁,不免只看到小的利益而快速求得近期的功效,怎么能达到唐、虞治国的境界呢?”皇帝认为迂腐,然而赞叹他的忠心。没过多久,京城遭受战乱,皇帝不临朝听政,表章奏疏多留在皇帝处不批复。米价急剧上涨,请罢免京城九门的税收,修复存放货物的房屋来安顿贫民,煮粥来养活老人病人,严格执行保甲法,人心稍为安定。宗周任京城的行政长官,政令全部更新,打击豪门尤其出力。宦官来商量事情总不理睬,有时对他加以辱骂,宗周治理政事一如既往。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宗周鞭笞他,在武清门外上枷示众。居官一年,因病辞职回家,京城的人为此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令有关部门敦促他赶来,宗周坚决推辞,未得准许。次年正月入都。当时太仆寺缺少马价银,有诏令愿捐银的任凭他们。又议论停止明年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礼仪。宗周认为捐输银两,停止朝见礼大大地玷辱了国体。皇帝虽然不高兴,心中却赞扬他忠正。那年秋天,宗周上了三道奏疏请假离去。宗周回家二年而京师陷落。宗周步行扛着矛戈,去往杭州,要求巡抚黄鸣骏举办国丧征讨贼寇。鸣骏以镇静相告诚,宗周勃然大怒。宗周问出师日期,则回答说:“武器没有齐全。”宗周叹息说:“哎, 哪里值得与这样的人一起有所作为啊!”于是与原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招募义军。即将出发,福王在南京代理国政,起用宗周为原官。第二年五月,南都沦亡。六月,杭州也失守。宗周正在吃饭,推开桌案恸哭,从此就不进食。绝食二十三天,闰六月八日死,年六十有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闻秋风感怀①
陆游
西风一夜号庭树,起揽戎衣泪溅襟。
残角声催关月堕,断鸿影隔塞云深。
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
莫倚壮图思富贵,英豪何限②死山林。
[注]①本诗作干淳熙九年(1182年),时作者58岁,隐居故乡山阴。②何限:多少。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西风怒号,庭树有声,为下一句抒写悲痛之情营造了环境氛围。
B. 第三句与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一样,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
C. 第四句写孤雁失群,形单影只,诗人借物言情,表达夜闻秋风后的心境。
D. 诗人曾从军征战,并赋诗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怀,只可惜如今愿望成空。
16.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人生态度?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第一问)人生应有爱国报国的崇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能贪图富贵,更不能因一时不得志而失去英豪气概。
(第二问)以豪壮的自勉之语,扭转了前六句悲凉的情感倾向,使全诗体现出“悲中有壮”的积极格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项,“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错。第三句“残角声催关月堕”抒写诗人因秋风怒号未眠后,想象前线战事正紧,而自己一心报国却愿望落空,只能隐居故乡的悲痛之情。李贺的“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析诗歌的内容、情感态度及其作用的能力。
首联,写一夜西风怒号,庭树有声,诗人起身撩起戎衣,泪湿衣襟。“泪溅襟”直抒悲痛之情。
颔联,前一句写诗人想象前线战事正紧,而自己一心报国却愿望落空,只能隐居故乡的现实。后一句写诗人觉得自己像边塞那失群的孤雁一样,形单影只,表达夜闻秋风后的悲凉的心境。
颈联,写诗人曾从军征战,并赋诗多首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怀,只可惜如今愿望成空,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诗人宽慰自己说不要贪图富贵,英雄豪杰死于山林的有多少啊。诗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拥有爱国报国的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能“思富贵”,更不能因一时不得志而失去英豪气概,要知道“死山林”的“英豪”有很多。这一联以豪壮的自勉之语,一反前三联的悲痛之情,使全诗体现出“悲中有壮”的积极格调。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都未达到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因为宋荣子“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列子“_________________”。
(2)在《行路难》中,内心愁闷愤郁的李白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象征手法委婉写出了人生道路的艰辛坎坷。
(3)《师说》中,韩愈引用士大夫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耻学于师”这类人的病态心理。
【答案】(1). 犹有未树也(2). 犹有所待者也(3). 欲渡黄河冰塞川(4). 将登太行雪满山(5). 位卑则足羞(6). 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与默写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待”“渡”“卑”“盛”“谀”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盆景是立体的诗、无声的画。它物化着创造者的空间意识、审美观念,_______人生情趣和艺术修养。_______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盆景文化,体现了古人从自然山林到城市山林再到盆中山林的生活哲学和美学追求。
盆景艺术大多为文人喜好,究其因,盆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者美学思想的折射。这和文人作品中追求的“境由心生”“道法自然”之观_______。在狭小的盆盎之间,植物、山石、水、土等因素郁被赋予无限的精神内涵。清初崇古之风大盛,文人将盆景艺术与书画美学、禅意思想、诗文古意等融合且发挥极致。盆景中的花草树石、山水林泉在文人指端呈现千姿百态,一草一木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或______,或自持傲骨,暗含着无限的意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盆景是微观的园林,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其在美学上的终极追求。
18. 伥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及 根植 异曲同工 放浪形骸
B. 或者 滥觞 异曲同工 超然世外
C. 以及 根植 不谋而合 超然世外
D. 或者 滥觞 不谋而合 放浪形骸
19. 下列有关盆景的表述,最能支持文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其在美学上的终极追求”这一论断成立的一项是( )
A.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造型艺术。
B. 制作树桩盆景,单株的树木需有参天大树之风范,一丛树木需有莽莽森森的气魄。
C. 罗汉松野生的较少,在盆景造型创作时多以蟠扎拿弯法为主,并配合以修剪之法。
D. 这位大师制作的盆景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则,而是因材制宜,斧凿无痕,妙肖自然。
20. 引用有引出后文、佐证观点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引用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D
20. ①引文关涉盆景的构造,借此引出了对盆景、园林、自然山水这三者关系的概括。
②引文蕴含以小见大的道理,为后文盆景是微观浓缩的自然山水这一观点提供佐证。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第一空,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连词,对词、词组、句子进行连接,表示选择关系。语境说的“空间意识”“审美观念”“人生情趣和艺术修养”是并列关系,故选用“以及”。
第二空,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滥觞: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语境说的是盆景扎根于中国传统园林,故选用“根植”。
第三空,异曲同工: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不谋而合:意思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根据语境说的“文人将盆景艺术与书画美学、禅意思想、诗文古意等融合且发挥极致”可知,此处是说盆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者美学思想和文人作品中追求的“境由心生”“道法自然”之观完全一致,故选用“不谋而合”。
第四空,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束缚;旷达豪放,行事不拘一格。超然世外:意思是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根据语境说的“一草一木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故选用“超然世外”。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中的论断是“‘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其在美学上的终极追求”,那么能够证明盆景设计在美学上的终极追求既要“由人做”,又要“宛自天开”。
A项,说的是盆景的起源与它是一种综合性造型艺术,这不能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故不能证明题干中的论断。
B项,说的是制作树桩盆景的要求,这只说“人做”,不能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故不能证明题干中的论断。
C项,说的是罗汉松在盆景造型创作时的做法,这也不能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故不能证明题干中的论断。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分析引用“境由心生”“道法自然”的作用,要结合本段的中心句“盆景艺术大多为文人喜好,究其因,盆景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者美学思想的折射”理解,此处的引用起到佐证观点的作用。
还要结合后句“在狭小的盆盎之间,植物、山石、水、土等因素郁被赋予无限的精神内涵。清初崇古之风大盛,文人将盆景艺术与书画美学、禅意思想、诗文古意等融合且发挥极致。盆景中的花草树石、山水林泉在文人指端呈现千姿百态,一草一木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或不谋而合,或自持傲骨,暗含着无限的意境”理解,此处引用起到引出后文的作用。
第二处,分析引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作用,要结合“盆景是微观的园林,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分析,引文蕴含以小见大的道理,为后文盆景是微观浓缩的自然山水这一观点提供佐证。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试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连贯。
①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容易患“空调病”,②出现鼻塞、头昏、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③还容易出现“空调皮肤病”。④皮肤屏障失衡和“空调皮肤病”的形成有很大关系。⑤皮肤屏障失衡主要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导致的,⑥在室外,皮肤出汗让身体降温,⑦而到了凉爽的室内,没有散热的需求,⑧皮肤血管、汗孔需要迅速收缩,⑨皮肤的皮脂分泌也会降低,⑩从而使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答案】(1)语句:②修改为: “出现鼻塞、头昏、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2)语句:④修改为:“‘空调皮肤病’的形成和皮肤屏障失衡有很大关系”
(3)语句:⑤修改为:“皮肤屏障失衡主要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 或“皮肤屏障失衡主要是室内外温差大导致的”
(4)语句:⑨修改为:“皮肤的皮脂分泌也会减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1)②处成分残缺,应改为“出现鼻塞、头昏、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2)④处语序不当,应改为“‘空调皮肤病’的形成和皮肤屏障失衡有很大关系”;
(3)⑤处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改为“皮肤屏障失衡主要是因为室内外温差大” 或“皮肤屏障失衡主要是室内外温差大导致的”;
(4)⑨处搭配不当,应改为“皮肤的皮脂分泌也会减少”。
22. 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可适当增加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30个字。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的都是封建时代下层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三国演义》侧重突出志在天下的国士情怀,《水浒传》侧重张扬快意人生的好汉气概。前者写的是①_______ 的故事,后者写的是②_的故事。
材料:
天下将乱 天下大乱 王朝末世 分裂时代
志士仁人 英雄好汉 反抗压迫 重整社稷 寻找出路 复归统一
【答案】①分裂时代天下大乱,志士仁人重整社稷,复归统一
②王朝末世天下将乱,英雄好汉反抗压迫,寻找出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语句的连贯性。
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三国演义》侧重突出志在天下的国士情怀,《水浒传》侧重张扬快意人生的好汉气概”的提示,在熟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的基础上,先把所给的材料分组排序,然后填入相应的位置。
《三国演义》描写是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考生根据其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从材料中选择的时间是“分裂时代”“天下大乱”,人物是天下的国士,即“志士仁人”,事情是“重整社稷”,使魏、蜀、吴三国“复归统一”。选择好材料中的短语后,按照时间+人物+事情的顺序排列为“分裂时代天下大乱,志士仁人重整社稷,复归统一”,把这个填在第①处。
《水浒传》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宋徽时代,皇室衰颓腐败,微宗贪图享受,宰相蔡京穷奢极侈,导致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水浒传》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108位“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直至接受朝廷招安而失败的全过程。考生根据其内容的了解,可以从材料中选择的时间是“王朝末世”“天下将乱”,人物是“英雄好汉”,事情是“反抗压迫”“寻找出路”。选择好材料中的短语后,按照时间+人物+事情的顺序排列为“王朝末世天下将乱,英雄好汉反抗压迫,寻找出路”,把这个填在第②处。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二: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两会云问答》。钟南山院士提的问题是:经此一疫,你形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有哪些健身故事?这一提问引发网友热烈的回应,大家都希望疫情期间所养成的早睡早起、规律饮食、适度锻炼、公筷分餐等良好习惯可以延续下去,成为健康生活的“新常态”。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倡导全校同学“心怀理想,健康生活”。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X月X日,欢迎收听今天的校园之声,今天的话题是《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
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相反,那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浅薄字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
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邴原,虽然出身寒微,但他能甘于清贫,立志求学,终于成为受后世赞誉的贤德之人。邴原幼时即为孤儿,生活都成问题,就更别谈求学读书了,同龄人坐在学馆朗朗吟读之时,他只能蹲在窗外偷听。幸运的是,先生知道他的处境后,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邴原也没让先生失望,一个冬天便将《论语》和《孝经》倒背如流,熟谙在胸。之后,邴原辞别学馆先生,外出游学,以期遍访天下学者名流。八九年后,邴原学成返乡,许多年轻后生慕名而来向他求教。
遗憾的是,世上立志求道的人的太少,而贪图享受、渴望锦衣玉食的人太多。从常理上说,喜欢物质享受没有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心灵上缺少“道”的指引和“义”的约束,人们往往陷入对奢靡生活的追求,被物欲所控制。要知道,人不能单单为了享受而活着,不能见钱眼开、玩物丧志,不能迷失了真正的自己,那样,很容易就会让自己丧失该有的节操,用道德良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足。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因贪图荣华富贵而成为无道之人。综观石敬瑭一生,卖国称帝之前还是很让人佩服的。他不但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而且还有超人的政治谋略。就是在治国上他也堪称干才,治理陕州、河东等地时,都政绩卓著。可惜,战乱频仍之际,他为借助契丹援助得到帝位,认贼作父,奴颜婢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甘心做了“儿皇帝”。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就是被贪婪的私欲控制了灵魂。
心中有道,志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今天的校园之声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倡导全校同学‘心怀理想,健康生活’”。
【审题】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是孔子的“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这说明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只要是“志于道”的“士”人,富者要好礼,不羞辱穷人;穷者不要为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只管贫而乐道,内心富足。
第二则材料是钟南山院士的问题“经此一疫,你形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有哪些健身故事?”是对目前疫情的现状以及引发的思考:人们如何健康生活。
综合来说,这则材料是要求考生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进行思考。另外要注意广播稿的格式。
【立意】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健康生活,防止悲剧;
健康中国,提升精神;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积极行动,全民参与;
“健康生活”的理念需要落实到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用;
让国民健康成为“幸福资本”。
【素材】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个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武汉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着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扎根中国国情、围绕人民需求、面向时代需要,沿着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道路,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大健康体系,托举起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长期过程。面对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期盼,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推动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全面发展,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健康世界而不懈努力。
【结构】文章开篇转述材料内容,引出不应该贪图物质享受,更应该追求精神需求的观点,接着举例论证,然后分析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精神追求的害处并举例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