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⑵题
漏答典型: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也可以算是“士”。
(“另一半”在注解,你没看出来吗?)
漏答典型: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纵然气量不大也应当称赞,称得上士。
(瑕不掩瑜,慈爱心肠!)
漏答典型:认为他们太顽固了,器量太小了。
(看不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的优点,又是什么器量呢?)
误答典型:小人
(见过懒惰的,没见过这么懒惰的!)
误答典型: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考生:不要说我照搬原文,有比这个更准确的吗?)
误答典型:孔子认为这是“硁硁然小人”,他们会像石块一样坚固的、器量小的人一样去实现自己所说的话,他们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是理想的“士”。
(连器量小也成了优点,这是怎样的一种器量!)
误答典型:孔子认为说了就要信奉它,做了就要坚决它,不要做那种表面坚固强大的样子,实际器量又是很小的人。
(“表面坚固强大的样子,实际器量又是很小的人”是什么人?)
误答典型:孔子认为,仅仅是言而有信,做事果断,还称不上是“士”,这种人就像石块一样,器量很小,比“士”差了一个档次。
(比“士”差了一个档次?那是什么档次?)
误答典型:这种人如果是像石块一样坚固并且器量小,那么不能称之为士。言必信,行必果,器量大的人可以称之为士。
(到底能不能称之为士?)
误答典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虽还称不上“士”,但也只是仅次于“士”。孔子说“硁硁然小人哉!”说明这样的人与“小人”是有本质区别,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看待这样的人是与“士”归为一类人。
(到底归为哪一类?)
误答典型:以“士”之礼对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可以称得上“士”的。
(“士”之礼是什么礼?)
误答典型:孔子认为这类人是“小人”,孔子认为行为处事先要有羞耻心,然后再完成任务,做到忠、孝,而一味追求结果,不遵守道德准则的人就是器量小的人。
(呃,这个这个~~答到上面去了!)
误答典型:做到说话讲信用,做事坚决果断的人。这样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尊敬长辈与兄长,像石块一样坚固而不是量小的人,这样的人,言行、品德都到位,做到了仁,则为“士”。
(“言行、品德都到位,做到了仁”,有这么好?)
优秀答案举例1:首先,孔子先是肯定这类人说到做到的诚信态度。其次,孔子对这类人做事不懂变通持否定态度。所以总结起来,孔子认为这类人不是理想的“士”,只能是又“次之”。
优秀答案举例2: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较低层次的“士”。在孔子看来,士人固然要讲究诚实守信,行动果敢的传统美德,但又不能固执不化。言行都讲究“必”的人容易走极端,是器量小的人。
教学建议:
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梳理孔孟思想,以免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其次,加强“三文”(文言、文章、文化)训练与指导。
第10题
选择正确约占77%。
教学建议:
⑴选项句特征:偷换概念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念不统一,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⑵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
⑶读原文、读题干、读选项。在答题的时候找到与题干想对应的内容,看是哪个词被删除了,选项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
第11题
漏答(回答不完整)典型:(1分)
⑴什么是阅读。(错点:偷换概念)
⑵论述阅读的过程。(错点:偷换概念)
⑶怎样阅读。(错点:理解不到位)
⑷阅读是为了什么。(阅读的目的不是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
⑸对待阅读的正确态度。(错点:偷换概念)
⑹如何对待阅读。(“如何对待阅读”不是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
⑺阅读的过程、原因、目的、过程及意义。
误答典型:(0分)
⑴阅读并不是为了什么世俗目的。(错点:从反面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⑵阅读是我们通过思考而获得真理的幸福的事。(回答“如何”阅读了)
⑶阅读不是为了达成某一明确且又具体的世俗目的。(错点:从反面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⑷本文论述的是阅读不应与功利相联系的问题。(错点:从反面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⑸人对阅读的定义。(与题目无关)
⑹人们只顾功利化阅读而忘记阅读思考的过程。
⑺阅读不应被赋予太多的含义。(错点:从反面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⑻我们不应败坏阅读的幸福感。(错点:从反面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优秀答案举例:
⑴阅读的意义
⑵阅读的真谛
⑶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
⑷真正的阅读是什么
教学建议:
⑴本题考查对观点把握,是根据要求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
⑵主题概括应简洁、规范,即句中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⑶答题规范,不能从反面来回答问题。
第12题
漏答典型(划线句为得分点):
⑴作者先提出阅读本身就是财富和幸福的观点,再将观点进行阐述。最后举高尔基的例子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2分)
⑵首先,作者用德的真谛来类比论证;接着点明阅读作为一种目的本身就是幸福的,并且明确指出错误的“没有灵魂的阅读”;最后举高尔基的例子为自己的论点增加说服力。(2分)
⑶①引用古人的观点,再写自己的观点;②诠释阅读的定义;③用高尔基的事例说明阅读作用。(1分)
⑷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举例——结论(0分)(回答太空泛)
⑸引用古人的观点、多人的事例作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吸引读者。(0分)(回答太空泛)
误答典型:
⑴先用他人的观点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解释这个观点,并引申到阅读的意义,最后采用名人的事例证明自己。(0分)(回答太空泛)
⑵首先由他人的观点思考进而提出对阅读的看法。其次提出与自己观点所对立的观点。再次,应用名人的事例来论证自己最初所提出的观点正确性。(0分)(回答太空泛)
⑶作者先写名人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对阅读进行定义,再反对违背这定义的阅读,最后举例强调阅读的重要性。(0分)(回答太空泛)
⑷想要成为一个明白德性真谛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阅读只是为阅读而阅读,从做人的道理推出阅读方式,又从阅读方式提出没有阅读就有理由成为“坏人”。说明阅读的重要性。(0分)(不看原文回答,生造许多概念)
⑸开头用典引出观点,再拖出自己观点,使所说更有层次感和说服力,也使内容更丰富多彩,以名人为例,使之更有真实性、可行性,让所有的观点更具说服力。(0分)(名词堆砌)
⑹第三段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来让我们明白阅读的目的,而且运用了反面事例来说明阅读不应该有世俗的目的,那是一种没有灵魂的阅读,从而体现阅读的真谛。(1分)(只踩准一个点)
⑺作者首先明确观点,只有明白德性的真谛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由高尔基《在人间》中得到的启示更进一步论证过阅读重要。(1分)(只踩准一个点)
优秀答案举例:
⑴作者首先肯定古希腊哲人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补充;其次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是知也是行”;再次提倡应该做到“有灵魂的阅读”;最后引用高尔基阅读的事例,论证了“阅读可以成就人”的看法。
⑵开头肯定古希腊哲人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阐述;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不只是手段,它更是目的”;紧接着作者指出“阅读就是财富和幸福”的看法,以高尔基为例阐释“阅读可以成就人”
⑶作者先以古希腊哲人的观点引出阅读性质的讨论,说明阅读不只是手段更是目的。然后以高尔基为例,正面证明阅读能够成就自己,阐述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⑴加强教学思路引导,看懂每段写了什么,是否有段首概括性句子,文章是如何展开的。
⑵在一些内涵丰富的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往往不止一个,或者说文章在论述主要观点的同时,还会有其他次要的观点,关键要抓住主要观点。
⑶做阅读主观题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上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
⑷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⑸找出与题干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它相呼应的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增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的思维判断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
依然还存在没有填涂选考文本的现象,在讲评时还是要加以强调。
第13题
正确率约60%。
考生字母没有写清楚,或在原字母中直接改,无法辨认。
据抽样统计,30份样卷中有10份选B项,王洛宾的作品影响虽然在文本中没有明说,但既然被“唱遍世界”,且收入“法国教材”,得出他的作品有国际影响力是可以的,这一题考查推断能力。
第14题
漏答典型:
⑴与其它湖泊相比,写出高原湖泊的另类美。冷艳悲壮一层写天池所处的恶劣环境,一层为王洛宾的人生下定义。(0分。没有答从哪些方面写天池,而是答怎样写天池,答非所问;漏答了第二问。)
⑵从气势格局给人的感受来写天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对王洛宾的经历进行烘托。(2分。漏答了“气象”,答“为写王洛宾的经历做铺垫”即可,答“烘托”、渲染这类的则要扣1分。)
误答典型:
⑴从描写天池的风景来侧面描写天池,用天池冷艳悲壮之美来引出下文关于王洛宾的身世,也暗喻王洛宾歌曲的韵味以及王洛宾的遭遇。(1分。是直接描写,不是侧面描写;是象征、铺垫,不是暗喻。)
⑵通过与平原湖泊的对比,写出天池的气势、格局和气象。写天池的冷艳、悲壮,是为了引出下文,说明王洛宾的经历就像天池一样。(2分,引出下文是误答,文本也没有信息“表明王洛宾的经历就像天池一样”。)
优秀答案举例:
⑴从气势、格局和气象的角度来描写天池;突出了天池恶劣环境给人心灵视觉上的震撼,并为下文介绍人物作了生动的铺垫。
⑵从天池居高临下的气、倚天揽山的格局、古木森森的气象等方面来写天池;写天池的冷艳悲壮也象征了王洛宾的命运和情怀,并起到扣题的作用。
这一题,答案略有改动,请老师们讲评时注意。第一问,全句照抄,没有分点作答,只得1分;第二问,答“为下文写王洛宾的传奇经历和高尚人格作铺垫”也可得2分,答“烘托”、“渲染”之类的得1分。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