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华北重工业基地——河北省唐山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由河北省、煤炭部、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筹建。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调入该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895年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矿务学学门。曾使用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北理工大学。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给该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留下了著名的图书馆地震遗址(现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驻华使节、国内外知名人士曾来校参观考察。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9万多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河北省采矿、冶金等相关产业中有近50%的业务与管理骨干为该校毕业生。多年来,学校的毕业生以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等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省内前茅。
学校现有17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具有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及留学生招收资格,3个河北省重点学科,2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又新增海洋专业,石油工程两个专业。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近60%。聘请了殷瑞钰、李圭白、周锡元、孙玉、陆钟武、闻邦椿、张贵田、李正邦等8名院士为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占地面积 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4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约 5.5 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9775.4 万元。学校建有省内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图书馆为河北省甲级馆,学术期刊检索咨询二级站。《河北理工大学学报》有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为河北省优秀期刊。
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教学、科研等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成绩,在河北省组织的研究生教育评估、教学管理评估、成人教育评估中均获得优秀;在河北省组织的教学管理等级评估、英语、计算机统考中均获得好成绩;在美国第13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参赛两队双双获得一等奖,在美国第20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又获得两个二等奖;英语专业4级通过率连续五年达 96%以上,其中三年达100%,专业8级通过率连续四届96%以上;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体育工作被评为全国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百所优秀学校。2000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各项文体竞赛中,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奖励100余项。
2003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60项,科研经费累计近亿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8项,出版专著40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成功转化科研项目120项,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ZLRJ智能弯管流量计系列高科技产品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其专利荣获“全国专利新技术发明博览会”金奖。目前,学校在曹妃甸工业区得到5800亩的校区建设用地,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近年来, 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千余项 , 230 余项科研成果通过了鉴定,其中 44 项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191 项达到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 235 项成果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其中,省部级以上 48 项。 2000 年以来,学校获河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11 项、三等奖 29 项。出版学术专著 126 部,译著9部,教材103部。发表学术论文 5000 余篇,被国际三大索引( SCI 、 EI 、 ISTP )收录 300 多篇。 2002 年,在全国高校出版专著排名中名列第 95 位,体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
当前,学校正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将继续实施“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