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一般家长和考生都喜欢在本省内选择大学或者去北京、上海、沿海等那些相对发达的地区院校。大家都这么填报志愿,从而就会导致竞争很激烈,被淘汰的几率就会增大。尤其是刚刚压线的考生,本身分数竞争力就不占有优势,再这么选择院校,就有点过于冒险了。倒不如退而求其次,避开地区竞争热,选择在并不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来填报。
小编有一朋友的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顺利被西部一所重点院校录取。跟他分数相同的一个同学却因不想离开本省,无奈被心仪的院校淘汰,调剂专业都没有被录取,只能去上了一个二本的大学。
因此,报考志愿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分数线边缘徘徊的考生,避开地区竞争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三、专业选择很重要,选择调剂也要尽量避开不感兴趣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毫无疑问要与未来的工作进行挂钩。家长和考生们希望选择一个对未来工作有最大帮助的专业,这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有研究表明,专业与未来工作的匹配程度可以显著提高入职时即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水平,但对于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定的结论。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所要填报的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孩子想上理工科院校,那么就在理工科院校中选择填报;如果孩子喜欢文科专业,就可以在文科院校中进行挑选。有的学校为了吸引高分考生,会给予一些高分考生专业承诺,比如只要A顺位报考某学校,学校就会保证这个考生录取,并且上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这些高校里有高校可以给你这样的承诺,那就一定要把这个高校标注为重点考虑对象。
分数压线的考生要注意,切忌选择热门地区的热门学校、热门专业。只有冷热结合选择专业,才能避免落榜。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和考生要从志愿填报书里面选择大致想学的专业;在选择学校时要尽量避开可能被调剂到不想学的专业。
四、查好所在位次,比关注分数更重要。
许多考生和家长会对比往年分数线为自己填报志愿做参考,实际上,考生的位次更具参考价值。据介绍,考生个人位次是按照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考生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全省排序,根据个人成绩在所处大类中对应的名次,考生个人位次是唯一的。一般来说,如果你只是想进入某所大学读书,不在乎专业,你填报的位次可以参考过去被录取的接近位次,如果你想进入该大学好的专业,那么,你填报的位次就要高一点,好的专业,位次肯定更高。
各个大学在每个省投放的指标是已经公布了,这个投放的指标就是最后录取的标准。举个例子,如果清华大学在你这个省投放的指标50个人,你正好排在前50名,那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报清华大学,所以你在这个省的排名是决定你报哪个学校最根本的问题。
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选择学校对应专业是要查阅近三年该校该专业招生分数所在省份考生的位次,再比较自己孩子成绩所在的位次,分析录取的可能性,不要简单比较分数,而是比较位次。
五、“选专业不如选学校,选学校不如选城市”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现如今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大城市人流涌动,资源很多。选择在大城市的学校学习,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社会资源也意味着更多的优质人脉。简单的讲就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无论是实习还是工作的机会都会更多。毕竟对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最终的目的无外乎是在毕业后能够有更多可以选择的职业机会。因此,虽然你的学校可能并不出名,但在大城市学习,机会还是很多的。
同时,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注意“大小年”,每年的录取情况会有所变动,而且还要看你的生源地。考生要仔细对比斟酌,你想去学校想学的专业近三到五年的录取情况,进行分析。
但小编还是希望同学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认识更优秀的人,领略更先进地科技,构建更具前瞻性地独特思维方式以后,然后再决定你是否真的更喜欢小地方。
最后小编再啰嗦一句:选择调剂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机会。尤其是高考发挥失常但是实际上很有潜力的考生,进去大学后还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选择调剂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因人而异,任何一种被绝对推荐的志愿填报方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在考生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学生、家长和老师应把握基本的两点:了解自己、了解学校。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