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高考隔空召唤!名师评析命题趋势
语文卷总体呈现常态化、稳定性、情境化 数学科目应学会从“解题”到“解决问题”
今年是湖南按现行高考模式的最后一考,从明年起,湖南将进入“3+1+2”且不分文理科的新高考时代。在新旧高考交替之际,今年的考试题目有哪些特点和趋势?哪些变化值得考生关注?7月8日,三湘都市报记者邀请几位名师进行解读分析。■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京
语文
对语文根本的一次固守,向新高考“隔空召唤”
长郡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2020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王衡保
虽然今年这套试卷是作为现行高考模式的最后一考,很难在形式上看出它有较大变化。但如果将这套试卷放在近三年试卷命题发展的动态背景下考量,却还是能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
首先是阅读材料文体特征越来越明显。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作为信息性阅读的文字载体在信息的信度和效度上更为精准。如选自儒学大师汤一介先生的《“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一文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上就极为规范。另外,文学类文本中海明威的《越野滑雪》就是其“冰山原理”的经典范例。这对设题的唯一性是有帮助的,能很好地贯彻“反模板,去套路”的高考设题问题。
其次是题目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更为隐蔽。考题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共振,应该是近几年设题的一个重要思路。从作文题设置来看,2017年“十二个关键词说中国”、2018年“过去、未来几个时间节点看中国”、2019年“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都与现实社会关联紧密,但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题有意识地将这种联系隐含在对历史故事的现代解读中了。还有论述类文本中的“孝”这种家庭伦理的现实意义也是如此。
同时更倾向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与前几年语文试卷与历史、政治过多接轨不同,本套试卷语文味更浓。文言文语料的选择,作文要求进行读书会的讨论都是一种良性的回归。特别是古代诗歌鉴赏,尽管是考查了大家不是很熟悉的陆龟蒙的诗歌,但设题却指向了在特定情境中诗人的特定感受。这无疑是对考生传递了一个尊重自我阅读的原始感受的信号。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查都应该遵循其本身固有的特征,改革也要在学科特征的框架内进行。2020年全国一卷语文试题就是对语文根本的一次固守。与新高考横向比较不难发现,这套试卷是用老形式在内容上向新高考的一次“隔空召唤”。
三个关键词:常态化、稳定性、情境化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王赤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