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宁夏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期推进会在宁夏大学召开。从2017年起,宁夏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专门支持宁夏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启“双一流”建设新征程,积极探索在西部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之路。目前,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
一、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1.学科内涵建设扎实推进。11个一流建设学科(含培育)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术带头人4名,新增博士学位教师100余名,博士学位教师平均占比接近65%。近三年发表的SCI等收录论文、出版的专著超过了“十二五”期间的总量,有望实现翻番。2017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8项,占全校获奖总量的67%。
2.学科育人功能进一步拓展。涉农学科把一流学科平台和优质科研资源与本科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本科生早入团队、早入科研。机械工程学科与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携手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得到了孙春兰副总理的高度肯定。
3.学科服务发展能力稳步提升。民族学学科群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正本清源,有力回应了新时代宗教本土化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出了《西夏学文库》等一批西夏学典藏成果,巩固和扩大了中国西夏学的国际话语权。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与神华宁煤集团等企业联合成立了4个研发团队,承担国家、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10余项,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资源充分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探索形成了由“两个方案”“两个体系”“五个平台”构成的本科 生专业培养体系,本科生年终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在93%左右。研究生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规模逐步增大,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报考学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6800人。
2.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西部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双三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近三年在国际国内重要竞赛中获奖600余人次。2017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0强、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0强,是西北地区高校中唯一同获3项荣誉称号的高校。
3.全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加大力度支持18个特色优势专业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2.0。2017年以来获得12项国家、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奖获。
三、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1.坚持引育并举,厚植人才优势。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创新,关键在教师。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现有中青年教师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渠道,加大力度支持他们去进修、深造,另一方面打出待遇引才和事业引才的“组合拳”,努力提高引才政策的精准性。近三年来,共引进和培养博士学位教师170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总量达到637人,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2.坚持高端人才共有、共育、共用。用足用活国家、教育部对西部地区高校在申报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吸引东部地区优秀人才来校创新创业。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于广锁教授依托学校成功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正在启动实施“贺兰山学者”计划,采用协议工资制、年薪制等薪 酬制度,吸引和汇聚 100 名左右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和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科骨干来校发展。积极推进与企业共享高端人才。先后与神华宁煤集团、吴忠仪表集团、共享集团等区域内骨干企业签订了“共享高端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现有高端人才共有、共育、共用的基础上,联合招聘、培养高端人才,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攻关。
3.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内生活力。全面实施教学科研岗位分类分级聘任改革,打破了专业技术岗位和职称之间的“默认关联”关系,切实达到了人才职级能上能下、岗位能进能退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激发了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推进职称评审改革,淡化数量和“头衔”,突出水平和贡献,提高职称“含金量”,让“指挥棒”更科学。启动实施了项目博士后制度,加大力度储备一批科研“生力军”和师资“后备军”。
四、科研创新作出新贡献
1.坚持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加快完善科研基础设施,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支撑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突破。2017年国家科学基金立项达到100项,社科基金数量全国高校排名第59位、自然基金数量全国高校排名第123位。2018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7项,全国高校排名36位。
2.主动对接发展需求,增强技术突破能力。“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和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66项。年均科研经费增长10%以上,2017年达到1.8亿元。先后推广和转化了煤制烯烃催化剂、红枣分级分选设备、盐碱地改良剂、设施园艺关键技术、旱区节水灌溉技术、宁粳51号水稻新品种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与技术。
3.聚焦现实问题,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 2016年成为“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入选了“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每年向中联部、外交部等提供咨询报告和专报10余份,并为中阿博览会提供专门的决策咨询服务。立项建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等4个宁夏新型高校智库。在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了100余项对策研究,有力支撑了自治区农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4.坚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了“国家级—省部 级—校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2个。“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正式立项建设,实现了自治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五、开放办学提升新水平
1.强化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学校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法国巴黎商学院等33所国(境)外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近三年来有3.5%的本科生、5.4%的研究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攻读第二学位。设立了专项资金,自主公派教师出境访学和进修,近3年来有526名教师赴境外高校访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和开展联合科研,国际化经历成为教师职称晋升中的“硬杠杆”。进 一步完善国际学生招收、培养、管理和服务水平,招收留学生149名,着力打造留学宁夏的“知名品牌”。
2.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与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联合申请了教育部援外项目——“一带一路”中国—摩洛哥联合研究所,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中国?摩洛哥协同发展战略关系国际会议、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中国文化周”等人文交流项目,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健全 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对外汉语专业、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使迪拜大学孔子学院真正成为了广大师生海外交流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
下一步我区“双一流”建设工作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激发自身发展活力;二是精准聚焦短板需求,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三是加强协同联合攻关,加快形成“双一流”建设合力。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