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南岸,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六和塔”隔江相望。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6月的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正式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2000年3月,整体迁至现址。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工作基地。
学校现设1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滨江学院),建有13个研究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643人(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9839人、硕士生1421人、博士生168人、留学生215人;成教生1933人。
学校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师资结构。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257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正高职称267人,有专任教师836人,其中正高职称16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0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人、浙江省名中医38人。
学校着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医临床基础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博士点14个,覆盖中医、中药2个一级学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二级学科;有硕士点46个,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6个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听力学、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中药市场营销和口腔修复重建医学目录外专业4个;具有临床医学(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临床医学、中药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专业2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8个、优势专业6个。中医学、中药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支、国家精品课程4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着力优化科研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拥有血液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支。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16项。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先后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丽水市、海宁市、衢州市、磐安县、余杭区、拱墅区、桐庐县等市县(区)开展了产学研战略合作,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其中《学报》是全国对外发行最早的中医学术刊物之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被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学校重视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等26个国家与地区的58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了52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境)外学生,先后聘请了39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习近平、张德江、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肯定。
目前,学校正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