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方向,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
省教育考试院孙恒
(2016年8月8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重点讲三方面内容:一是高考综合改革解读,二是两年来试点工作的初步成效,三是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一、高考综合改革解读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由浙江、上海两省市先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当月省政府发布了试点方案。我省试点方案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重大决策和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是对我省深化高中课改、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应对接,是对我省长期以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探索的进一步深化。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彰显一个理念:也就是选择性教育理念。我省方案设计中把选择性教育思想贯彻始终。近几年,我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改革强调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破解三个难题:一是扩大选择权:在取消文理分科的基础上,以选考呼应高中的选修走班,呼应大学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扩大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有利于学生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解决共性淹没个性的问题。二是实行综合评价:统一高考通过学考和高考的结合,三位一体通过学考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通过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考试的结合,使评价更全面,更有针对性,解决只以高考分数定取舍、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把高中学考纳入高考,提供多次机会,使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使高利害高强度的高考平常化,降低一次性考试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分散学生的心理压力,弱化一考定终身的激烈竞争。
统筹四对关系:一是中学素质教育导向与高校人才选拔的关系,二是统一入学考试与多元综合评价的关系,三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与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关系,四是科学选才与公平选才的关系。
(二)方案主要内容
试点方案设计了4种招生模式: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
第一种招生模式:统一高考招生
主要有7个方面关键点:
1.不分文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类。
2.自主选课。6门考试科目由“必考3+选考3”组成。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学考科目中选3门。
3.学考纳入。3门选考科目是从高中学考科目中选定的,在学考“必考题”(满分70分)基础上加考“加试题”(满分30分)。学生学完即考,考试和教学紧密相连。
4.等级赋分。成绩报告和计分方式多样化,必考科目按卷面得分成绩记分。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共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
5.多次机会。除语文、数学以外,每科均提供一年2次考试机会,考生在多次考试机会中可自主确定不超过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6.取消批次。取消现行分3批的学校录取批次,按学生成绩分段投档。具体为:
按照考生高考总分,根据实考人数的一定比例分段,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明年开始考虑分三段,条件成熟时,逐步减少分段。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组织投档录取;未完成的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再组织投档录取。以此类推。
7. 专业平行。改现行的以学校为单位平行投档为以专业为单位平行投档。
以考生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高校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等为前提,根据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加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直接投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学校的具体专业(类)。投档比例为1:1。
第二种招生模式:高职提前招生
主要有两个关键点:
(1)选拔依据:普通高中学生以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2)“一档多投”:实行“考生自愿报考、院校综合测评、一档多投、双向互动选择”,考生最多可报考5所院校并被预录取,最终选择1所学校作为录取学校。
第三种招生模式:单独考试招生
单独考试招生是现行高职单考单招的深化,面向中职学校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主要变化为:
(1)评价标准为“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文化课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调整为语文、数学2门,外语成绩只用于对外语有要求的专业的招生;原来的专业理论考试调整为职业技能考试,增加操作技能考试,每个考生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
(2)志愿和投档,仍然按大类,由原来以院校为单位,调整为以专业为单位平行投档。
(3)招生院校扩大到应用型本科专业。
第四种招生模式: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我省在教育部支持下,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改革试点,得到教育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连续6年实现零投诉。主要做法是把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包括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综合测试)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与统一高考成绩合成综合分进行录取,为学有所长或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脱颖而出开辟录取新通道。
归纳而言,这次高考综合改革亮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学考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从而将学生平时表现纳入了高考选拔体系,使高考评价由终结性评价转向阶段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二是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三是录取方式的改革,有效改变了高校招生竞争发展机制,直接将高考招生“指挥棒”指向了高等教育。
大家可以体会到,与以往改革相比,本次改革在坚持公平选才不动摇的前提下,更加侧重于科学选才的探索,处处都体现了选择性教育理念。。
(三)高考改革给高校带来的深刻变化
这一轮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涉及链条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改革,不仅涉及考试科目,也涉及计划编制、录取方式;不仅将改革的关注点聚焦于高考本身,更是一次招生录取方式的全方位系统性革新。对高校来说,主要有以下影响和转变:
1.从被动招生向主动招生转变
学校要事先深入研究专业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提出个性化选拔要求,从而改变以往被动接受投档生源的习惯,实现高校主动提前思考、提前研究招生问题,以及录取后的跟踪调查研究。
2.从行政化招生向专家教授招生转变
如果没有专家教授的参加,仅靠招生行政人员是无法完成招生的,这就迫使学校让专家教授参与招生,由专家教授来制定自己学生的选拔标准。
3.从重视学校整体竞争力向重视学校和专业并重转变
现行高考录取按学校为单位投档,投档线的高低与学校的整体性质、综合实力等因素有关,对办学质量不高的专业,可以通过调剂方式来保护。但是根据新的方案,直接投档到专业,专业失去学校的保护,直接面临考生的选择。这迫切需要学校倍加重视专业建设,增强专业的竞争力。
4.从招生工作以学校为主向校系结合转变
目前招生模式以学校为主,二级学院基本不需参与。高考改革后,学校招生工作需要由学校招生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系科)共同配合一起来做,尤其是二级学院在研究本学院所设专业的选考科目和加强专业宣传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5.从相对单一的生源结构向多元化生源转变
实行选考科目考试后,一些文理交叉的学生会脱颖而出,高校的生源结构也从文理相对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与高校多元化专业的结构更加吻合。新高考后入学的学生,选择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结构更趋多元,这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6.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从以往以统一高考单一的选拔模式,向以统一考试招生为主,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选拔体系转变。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实际,从4种不同的招生模式中选择,不再仅仅局限于统一高考这一种模式;在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生模式中,还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规格和标准,对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不同的要求。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改革还将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如,在管理体制上,招生工作将从政府主导转向高校自主,政府主要是规划政策平台、提供服务并加强监管,高校则将在政策范围内,自主做好本校的招生工作。甚至可以说,现在的一些改革,是政府催着高校,而以后,则将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驱动着高校主动要改革。在工作性质上,招生工作将从执行性的行政事务上升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这不仅是指招生直接影响生源质量与数量,更是指招生将与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教学改革、就业乃至学校的发展定位密切融合。与此相适应,招生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能也必将得到拓展。像西方高校,如美国的纽约大学,每年招生5000人左右,招生办是学校核心部门,有百余名专职人员、上千万招生经费。如此高规格的配置也将有可能在我国高校出现。此外,高校发展理念上,一味强调提升层次的观念也将会为突出特色的观念所代替。所谓重点与普通的标签将会退出历史舞台,高职也将会因其质量与特色而脱颖而出,面对学生,高校将首先回答我的特色是什么的问题。甚至可以预见,各类考核指标也将从以学校为单位转向专业(类)、学科。综而言之,本轮高考改革,将会带来高等教育生态的系统性变化。
二、我省试点工作初步成效
试点方案发布以来,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方案落地生根。通过覆盖全省的宣讲解读、逐级培训、专题研讨、跟踪调研和开设“百问百答”专栏等措施,释疑解惑,凝聚改革共识;制订出台10多个配套文件,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循序渐进、规范实施;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生、职业技能考试等改革项目先行起步、先行深化;平稳实施了2次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相结合的考试;提前两年公布了1368所在浙招生高校2.37万余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在全国率先推出个性化成绩报告制,面向全体考生推出了近160万份融成绩报告和诊断信息报告于一体的成绩报告;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扩大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切实增加了农村学生“上好大学”的机会。
试点工作实施近两年来,整个试点推进平稳顺利,可以概括为“四个预期”,即社会认可度好于预期,社会关注度低于预期,进展情况符合预期,反映出的问题未超预期。去年以来,刘延东副总理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对浙江上海试点工作“点赞”;中央改革办督察组和教育部有关领导前来督察检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多次来浙调研,均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从试点情况看,呈现出以下初步成效:
一是促进了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进一步强化走班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指导,拓宽了学校特色办学的路子。职业技能考试在高职提前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的应用,进一步凸显了操作技能教学的重要性,促进了中职教学改革。
二是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通过扩大选课选考,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由相同科目的竞争转换为特长科目的竞争,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在校学生的“7选3”情况看,各个科目均有学生选择,超过7成的学生突破了原来的文综、理综3科组合。从高职提前招生录取结果看,一档多投真正实现了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拓宽了学生和学校的选择空间。
三是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专业建设上的紧迫感。就高校而言,通过选考科目范围的确定,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明晰,专家教授参与招生的主动性增加,专家教授参与高校招生工作呈现常态化趋势,招生工作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些省内学校已在人才选拔、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四是推动和促进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三位一体招生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更加深入,不仅作为报考条件,而且作为初次遴选的依据,已有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试点。此外,还在研究如何在统一高考招生中发挥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在有利于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和中学配合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完善搭建了平台。今年4月份,宁波大学的代表在教育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交流暨普通高中改革研讨会上介绍了本校的一些探索实践,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林蕙青副部长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我省和宁波大学的探索作了充分肯定。待会宁波大学校长会作详细介绍。
五是出现了平静、淡定的考试新常态。2015年10月首次考试全省共有24.9万名考生报考,共59.2万科次,其中学考57.5万科次,选考1.7万科次。今年4月学考选考,25.4万考生报考,共96万科次,其中学考81.1万科次,选考14.9万科次。两次学考选考情况看,出现了以前没有的景象:陪考家长很少,考点门口清静;学生、家长紧张、焦虑情绪降低;舆论环境总体平静、评价积极, “冷清”、“淡定”成为报道的关键词。随着改革的推进,这种新景象已成为新常态。
六是初步形成了分类考试、多元评价选拔的高考招生新格局。“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持续深化、影响扩大,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次加入,加上原有的浙大、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8所高水平大学在我省招生计划1277名,较去年增加30%。高职提前招生在2015年试点基础上今年全面实施。单独考试招生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职业技能考试凸显职业教育特性,从考试到评价,从单一考试到分类考试,从单一评价到多元综合评价,高考招生评价选拔的路更宽,更符合学生知识素质结构的实际,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三、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今年是推进高考招生综合改革的决战之年。从现在算起,距离2017年新高考招生录取已不足1年。下一阶段,围绕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锲而不舍抓好宣传解读和培训引导。协调组织有关媒体,大力宣传解读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报道我省试点工作进展和成效,为改革营造良好氛围。面向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负责人、省内高校分管领导和招办负责人,举办2期高考综合改革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强化招生考试队伍对高考改革的深入理解,自觉成为改革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施者。针对5月高校招生计划调整引发舆情事件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加强对高考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形势研判、风险评估,及时做好预案制订、应对工作。
(二)全力以赴做好2017年高校招生录取准备工作。高校招生录取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头戏,在学考选考、三位一体、职业技能考试和高职提前招生这几项关键工作,经历了深化改革的考验并交出比较满意的答卷后,录取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环节,高考综合改革开花结果的收获季节就要来临。面对最后的攻坚战,我们要周密筹划,精心准备,精准实施。
一是适时公布录取办法和相关文件。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修改完善,G20峰会后择时向社会公布。公布2017年语文、数学科目考试说明,汇总公布2018年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单独考试招生专业(类)外语要求。二是开展招生录取系统研发和模拟演练。配合教育部和清华大学抓紧开发录取系统;同时,为了让高校、中学、考生和家长更好地适应新的招生办法,缓解考生的招生录取焦虑感,计划今年年底组织开展一次志愿填报和录取模拟演练,届时将有20余万考生、1000余所高校参加。各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参加。通过认真的模拟演练,确保明年录取工作万无一失。
(三)精心组织实施10月学考选考。这次考试将迎来学考、选考报名人数增加的双高峰,尤其是首次实行全国卷外语考试,且增加听力,对组考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将重点抓好命题、考试组织、评卷等工作,确保考试安全平稳。同时,继续做好职业技能考试,确保全部17大类考试安全、公平。
(四)开展落实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专项督查。组成专家组,对全省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开展落实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学校宣传落实我省试点方案到位情况,督查学校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招生队伍、硬件建设情况,督查学校“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生保证公平公正情况。这里我要重点强调,各高校要重视本校招生机构、队伍及软硬件条件建设。据我了解,有的高校招生专职人员不到2人,没有专用设备、没有专用的工作场地。我们强调的数据信息双核对、资料审核与保管保密等制度都无法有效落实,甚至连招生计划核对都派兼职人员,造成工作失误的不在少数。各位校长是学校招生委员会的主任或招生领导小组的组长,招生办只是招生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希望各位校长能高度重视,尽快根据工作要求配齐配全人员、设备,确保相关管理制度有效落实。我们将根据督查情况来决定是否允许高校开展三位一体招生、高职提前招生等试点。
同志们,高考改革已经在路上,犹如离弦之箭,没有任何退路。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保持定力、振奋精神,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公平公正不动摇,坚持以生为本不动摇,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试点任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