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庆。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的故乡,有着“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的美誉。学校傍依浩瀚长江,毗邻宁安高铁、合安九高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地区唯一的省属师范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在此办学,揭开了百年育人的序幕。1901年,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合并成立安徽大学堂,后更名为安徽高等学堂。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创办,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菱湖校区现存的敬敷书院和国立安徽大学红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学校百年发展历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06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2018年,安庆师范大学整体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行列。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龙山、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844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8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78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89%以上。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各类优秀人才11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8900余人。
学校教学水平优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精品通识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等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4项。近五年来,承担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3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0余项。
学校学科实力较强,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统计学、教育学、中国史、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教育、化学工程、法律、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艺术)。建有省重点实验室、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1项。
学校开放办学活跃,与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等21所国外高校结成友好合作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3+1”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2”双学位项目,在教师交流、学生互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还与国内一批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文化育人、服务立校”的办学特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教师教育、桐城派研究、黄梅戏传承创新、区域生态保护、化工新材料、大数据+、互联网+现代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育人成果丰硕,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力弘扬“敬敷、世范、勤学、笃行”校训精神,深入实施修德、修智、修行“三修教育”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修身成人、励志成才、走向成功。改革开放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10余万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各类大型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0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事业全面发展,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六届安徽省文明单位,是“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是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面向未来,安庆师范大学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