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金融”、“Fintech”等时髦热词轮番上场、粉墨登台,社会被这些表象牵引,或狂热鼓噪、或千夫所指。然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清醒、科学地认识这些在技术发展背景下进行的金融创新之规律,并以之为社会创造价值。
近日,天津大学张维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若干基础理论与方法”获得资助,从一个角度折射了学者们对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规律进行的积极探索。这是天津大学积极响应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名单后,学校在金融学科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也是经管学部首次领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湖南大学共同申请完成。
最接地气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
假设说“银行个人业务办理窗口将会消失”,大概你会有点惊愕,但目前银行业中80%的个人银行业务确实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实时操作。或许这种假设离我们并不遥远。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触达形式有了巨大的变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在降低、老百姓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和方式更加便捷,传统金融业的产品/服务的模式规律以及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为此,张维教授团队将通过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深入刻画出巨大社会经济环境转型背景下的金融活动微观参与者行为规律及其风险效应,描绘出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服务运营行为、金融消费群体行为画像。
张维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金融市场的基础规律研究,特别是在微观金融参与者行为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与研究经验。作为本课题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将进一步为揭示互联网对金融创新的作用规律以及其所带来的风险本质提供理论支持。
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顶层设计提供支持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推动下形成的金融创新,使从P2P平台到各种另类金融服务/产品/业态不断涌现。但由于金融活动的经济外部性,这些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在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多样性、为更广大的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务;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对这类金融创新的行业监管成为政府部门、广大消费者以及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更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与传统的金融监管相比,对于互联网驱动的金融创新的科学监管,一方面要对这类金融创新的基础规律及其特性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应技术发展的新的监管思维。
为此,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学者,共同以互联网背景下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若干基础理论与方法、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创新规律与业绩表现研究以及互联网环境中金融市场效率与监管理论为题,开展合作研究与探索,以期提出改进市场效率和完善风险监管的原理。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推动的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正在弥补我们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如果能够科学地把握这类金融创新及其衍生风险的规律,我们就能使金融能够更好发挥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控制不当金融活动的负面效应,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健康发展。这正是本重大项目的实践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