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包伟民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集贤楼312会议室,包伟民教授为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的120余位师生带来了题为“史书与史事:历史文献阅读体会点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常云平教授主持。
包伟民教授分享了几十年习史过程中阅读历史文献的独到体会。包伟民教授认为,解读传世历史文献,“现象解释”必须以“史实重构”为基础,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其一,“从平面走向立体”。他以《贞观政要》的三个生动例子阐明文献阅读,不能停留于文字表面的信息,而必须透过文字,探寻文字背后的信息,提高“例子”的典型性。其二,“学术史与历史记载的交叉点”,即今人史书关于史事的描述与存世历史文献记载出现差异,往往是一个新议题的起点。其三,“走向历史场景”。读史者要设身处地、从当时人们的思维出发去解读他们留下来的历史信息,从而进一步理解历史文献。
包伟民教授指出,从某种角度而言,历史学者全部“功力”,体现在他解读历史文献的能力上面。解读传世历史文献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史学研究者的水平。
最后,包伟民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史料解读”及“学术论文选题”等问题,并就大家关心的史学研究方法等作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