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考试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掌握母语的能力,理解语文与生活、做人的关系的能力,阅读、分析和鉴赏有关作品的能力,以及常用文体写作的能力。
根据青海省职业院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命题原则上按照全国普通高考的要求,通过卷面考试,考察考生关于语音、词汇、句子、文段阅读、文章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水平。力求题型多样化、序列化,知识点力求覆盖较广,并注意难易度的适当结合。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语音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习惯上的误读字,分辨形声字的读音,认识多音字的词性、词义和语体变化。
(二)词汇
辨析同义词、同音异义词,考察句子的词汇搭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考察成语和熟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的掌握情况。
(三)句子
1.考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
根据国家《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判断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使用规范。
2.辨析修改病句
考察内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3.考察修辞使用情况,包括常见的修辞方法。
(四)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识记常见的名句名篇。
(五)现代文阅读
1.考查中外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考查文学体裁掌握情况。
2.能够分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以检测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3.能够鉴赏散文,以检测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六)文章写作
写作主要是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考生思想认识、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思维能力、语文水平的全面、综合测试。写作可以是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
1.作文题目
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可以是作者需要论述的对象或内容范围;也可以是作者需要阐述证明的观点。
给材料作文——要求作者通过所提供的材料,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个别整合提示普遍意义,或是因小见大、触类旁通。
有些题目,要求“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考生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文体,散文、小说、故事、寓言、诗歌等均可。有些题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并且有字数限制。考生必须在要求内写作。
2.写作等级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A符合文体要求、符合题意
B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C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D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E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A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B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C贴切:观点能同材料完美有机地结合。
D生动:词语鲜活,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E新颖:见解独到,材料新鲜, 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评分方法
基础等级占20分,发展等级占10分。
三、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45分)
本类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学生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能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本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重点考查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写作(30分)
本类题考查学生写作的综合构思能力,考查文字表达能力,重点考查运用社会综合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数学》考试说明
考试范围与要求
1.集合
集合之间的关系:
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属于”、“不属于”、“包含”、“真包含”的意义和符号的用法。
(2)集合的运算:
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韦恩图,掌握并集、交集、补集的求解。
不等式的解法:
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二
次不等式、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简单逻辑: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和判
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函数
(1)函数:
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判断给出的几个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函数值的求法、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对数的运算,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
3.三角函数
(1)角:
了解角度制和弧度制的概念,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2)三角函数: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计算、二倍角公式的应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和
差化积、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作图
4.立体几何
(1)理解立体几何中的概念和定理。
(2)掌握简单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3)掌握简单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画法
5.直线和二次曲线
(1)直线:
了解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的求法,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的计算、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
(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解和性质。
6.数列
(1)等差数列:
掌握等差数列通项、等差中项、前n项和的计算。
等比数列:
掌握等比数列通项、等比中项、前n项和的计算。
(3)掌握简单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
7.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
(1)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
(2)掌握排列组合解决简单问题。
(3)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计算二项展开式的某一项。
8.概率
掌握根据古典概型解决简单问题
二、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综合》考试说明
思想政治部分:
一、考点:
(一)经济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2.价格
(1)价值与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政治
1.国家
①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的本质: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国家性质的定义: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我国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4.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政体与国体
①国体: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②政体: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三)哲学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四)文化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时事政治:2017年4月-2018年2月国内外时事政治热点
二、参考书目: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时事政治》
三、分值比例
40%-50%
历史部分:
一、考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十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十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十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十九)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二十一)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二十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二十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十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二十五)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二、参考书目: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简史》
三、分值比例
30%-40%
其他:
一、考点:
(一)地理与省情
(二)道德与法律
(三)礼仪与社交
(四)科学与健康
(五)文化与体育
二、参考书目: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大美青海》;《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
三、分值比例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