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高质量推进“三苏文化+”系列读本的编写完善进程,6月1日下午,科技处在眉山校区召开 “三苏文化+”系列读本编写工作会。校长夏明忠,学校三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周铁山,以及第二批“读本”的编写代表共计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技处处长熊斌主持。
会议现场
会上,熊斌处长首先对书籍编写的初衷与基本情况,以及学校打造“三苏文化”研究特色的布局进行了说明。他还特别强调,整套书籍的完善、提质采用分批次推进的策略,目的就确保质量、扎实高效。第一批次4本书籍已基本成型,其余尚在撰写修改中。要求加快速度,保质保量推进撰写修改进程。
周铁山副所长对读本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详细介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一是对三苏文化文献的掌握、运用、阅读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需要改变寻找相关文献的方法思路,从专业领域出发逆向寻找三苏文化的相关文献;三是学校专业、研究领域与“三苏文化”的融合性不够;四是写作模式偏于教材形式,面面俱到,显得枯燥,要进一步增强读本的可读性、趣味性。他还对每本书的写作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学校三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周铁山发言
编写人员对反馈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对编写中的问题和困惑在会上进行了讨论,对个别修改意见、文献使用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
夏校长对每一本书进行评述后,强调“三苏文化育人是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学校高度重视三苏文化研究,大力支持书籍的编写”。针对书籍第二批次的完善、提质工作,夏校长提出六点意见和要求:一是保证书的质量,书籍的编写虽然不易,但每本书都要代表学校的水平,必须确保质量。二是书籍的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要紧扣“三苏”,充分挖掘其精神内涵,聚焦“三苏”文化固有,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生拉硬扯。三是写作不要过于外延,这套系列读本的主题是“三苏文化+”,题目、章节标题等要从传统文化的经典表述中寻找,内容可以从“三苏”原有的内容引伸出现代内容。四是所有书籍都要按照既定格式来编写,书籍字符数不能低于20万、参考文献不能太少、章节控制在5-6章。五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组成系列书籍编委会,统一草拟书籍“前言”。六是抓紧时间完善书稿,6月底完成此次修改任务。
校长夏明忠讲话
(科技处 左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