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深谙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性的河南工程学院,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河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启动工业软件“头雁计划”,开展工业软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同时,切实履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专注工业软件赋能,让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不谋而合
是学校还是工厂?是车间还是教室?在河南工程学院,时不时让人产生一种空间的错愕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河南工程学院为工业软件人才培育所打造的全场景再现。
“这是我们专门为工业软件人才培育打造的实训基地。”如果不是有专人讲解,初入河南工程学院,很容易被一处钢结构标准化厂房以及车间内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带偏”。在这个与真实生产车间设置几乎一模一样的实训基地里,只需要轻轻点一下鼠标,整条生产线就可以无人化运作,智能工人会用它长长的机器手臂,在空中画出一个个科技自强的音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控制台
除了缩小版的实体智能车间,河南工程学院还专门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每个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来控制虚拟的智能生产线。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提高择业优势,方便他们摆脱初入职场时的无措和不安,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员工二次培养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数字孪生智能生产线
当然,工业软件不仅可以应用于通用制造行业,还可以让服装实现小批量、个性化的定制。河南工程学院服装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打造的智能吊挂生产系统,可以代替30人组成的流水线,最快3分钟让一块布料变成一件成衣。“通过运用服装MES系统能够实现我们的教学实训,还有产线产能以及产线数据的实时更新。”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教师付新芳进一步解释道。
服装学院MES系统
以工业软件“头雁计划”为翘板,助推河南迈向工业强省
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工程学院认真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主动对接河南战略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河南建设需求,紧紧围绕制造业数字转型内在需求,深入实施以“工业+软件”“工业软件+”为主要内容的“头雁计划”,以“工业软件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实践路径,积极开展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探索。
为此,该校成立了“工业软件产业学院”和“工业软件产业研究院”,引进一批以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杨义先教授为代表的国内工业软件领域领军人才,并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打造上述校内工业级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并在现有软件工程、工业工程等13个工业软件类省级一流专业基础上,开设物联网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新专业,工业软件类专业达到19个,工业软件类专业招生规模超过2000人,其中“工业机器人运维实验”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与此同时,成立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围绕制造信息化规划设计、制造信息化系统集成等业务领域,做强工业软件相关科研,获批工业软件领域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级科研平台3个,获省部级奖励5项,先后为国内2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工业软件技术服务。
作为以煤炭和纺织为主的传统工科高校,河南工程学院以工业软件赋能为切入点,改造老专业,布局新专业,切实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新质科教资源的培育助力河南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可谓是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展现了高校担当。那么未来,学校又有何计划?
对此,河南工程学院校长李利英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提高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向工业软件领域转型发展。学校持续实施工业软件“头雁计划”,通过提高工业软件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供给能力,打造国内工业软件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高地”,助力河南省工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实现数字河南与设计河南、推动河南省由工业大省迈向工业强省提供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大河网记者: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