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高考一本院校志愿填报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二本院校的志愿填报将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今年,我省在二本A类和B类批次志愿设置方面有所调整,考生可填报院校志愿数量由5个增加到了8个,仍实行平行志愿录取。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也相应有了变化,二本志愿与一本志愿填报时间分开(二本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2日8 00—7月24日18 00)。因为志愿数增加,考生和家长需要更长时间选择,这样的调整给了考生和家长充足时间收集高校信息,进行志愿填报。
我国现有二本院校700多所,每年75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二本院校学生占了60%。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二本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录取批次,其是每年录取人数最多的一个批次,也是最容易出现“报考扎堆”“院校缺档”等特殊情况的一个批次。
考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合适的院校及专业,做好二本院校的志愿填报?本期,记者邀请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资深专家杨怀珠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要全方位了解二本院校
通常来讲,一本是全国重点大学(1A类)和近年来报考人数较多的热门院校(1B类),二本是一般院校(2A类)和近年来由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2B类)。显然,在一本和二本之间,一本优于二本,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间,A类优于B类。
但这种院校之间的重点和一般、热门和非热门以及A类和B类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是在不断变化和转换的。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学科专业设置的不同特色,每一所大学都会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的闪光点,考生不能凭此简单地区分一个高校的好坏与优劣。
今年有16个省区市将原有的三本(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领衔)改为二C,合并为二本批次录取,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不在本文讨论的“二本”之列。
关于二本,考生及其家长中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说法,比如说:“一本院校比二本院校好”“二本院校分数线比一本低”等等。对此,杨怀珠老师说,这些都只是大概印象,如果具体到某个院校或某个专业的话,这个说法就需要好好斟酌了。
比如说,重庆大学头顶教育部直属、985、211等桂冠,但其采矿工程专业(专业排名稳居全国前列)却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在不少省份曾经多年委屈于二本批次招生。
至于说录取分数线,那更得具体院校具体分析了,比如说,北上广等地区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水涨船高,如上海电力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在很多省份或者已经跨入一本区域,或者其录取分数常年超过一本线。
另外,杭州、广州、青岛、大连等热门城市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也是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高校因为地域不具优势,一本、二本的录取分都相对较为平稳,经常踩线录取。还有一些地域相对偏僻的高校,每年缺档现象严重,经常需要重新征集志愿或降分录取。
我省二本A类、B类均设置8个平行志愿
今年我省在志愿设置方面有所调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文理科提前批、本科一批和二批,考生可填报院校志愿数量由5个增加到了8个。
二本A类和B类批次均设置了8个平行院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F、G、H,每所院校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志愿。这样给了考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增加了考生的录取几率。
我省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投档过程分两步:一是排序,先按特征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对批次线上未投档的全体考生进行大排序;二是检索并判断是否投档,从最高分考生开始,对每一位考生的全部平行志愿,先从第一志愿开始检索并判断其是否符合投档条件,当某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时,即将该生档案投向该志愿院校,同时停止检索该生后续志愿。如果考生的全部院校志愿都不符合投档条件,则该生落榜,电脑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志愿。
平行志愿并非 “保险志愿”,要注意潜在风险
杨怀珠老师介绍,平行志愿的最大优点是高分考生的落榜概率较低,但也存在风险。从近几年我省考生填报志愿情况来看,常见风险有以下几种:
一是招生院校调档数大于计划数的退档风险。在实施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后,招生院校调档比例在1:1.1范围以内,调档数一般大于招生计划数,在公平竞争、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后,仍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存在被退档风险。
二是考生院校志愿选择过高,搭配不科学,没有合理梯度,从而造成考生所填报的多所院校志愿全部落空的风险。
三是“专业调剂”选项选择不合理,造成录取结果与考生的原始意向相反。实际上,“专业调剂”选项到底是“服从”还是“不服从”,要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各批次志愿之间的关系、考生的兴趣爱好、未来的打算统筹考虑。这是志愿填报中最难把握的技巧,考生一定要认真研究,慎重抉择。
考生要特别注意,平行志愿中的院校志愿是一次性投档,不能多次投档。即当考生被投档到A志愿院校后,其6个专业志愿由于选择过高无法满足,而考生又不服从专业调剂时,档案只能退回省招办,而此时其后续志愿院校已经投挡完毕甚至结束录取,该考生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
准确计算全省排名,选出目标院校
2016年,我省一本和二本院校志愿填报在同一个时间段,今年由于志愿设置有了调整,因此填报志愿时间安排上也相应有了变化,二本志愿与一本志愿填报时间分开。因为志愿数增加,考生和家长需要更长时间选择,这样的调整给了考生和家长充足时间收集高校信息,进行志愿填报。
需要提醒的是,在1A和1B院校录取结束后,一本线上仍然有部分落榜考生,这部分考生也要参加2A院校的录取,会对一本线下二本线上的考生选报2A志愿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报2A志愿前,考生必须弄清一本线上这部分考生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这时,可以利用2016年的相关数据作为参考。
比如,2016年2A理科投档前,一本线519分以上剩余考生约为 1939人。在今年填报2A志愿书,完全可以认为一本线上剩余的考生也大致为 1939人。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电脑先从一本线上最高分开始检索投档,只有当一本线上的 1939名考生检索投档完毕后,电脑才从一本线下第一名考生开始检索投放二本线上考生,这样一来,一本线下考生的一分一档表中的实际位列已经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计算。
判断出自己高考成绩在全省所处的大概位次,同时综合分析心仪高校近两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投档线,估测自己在本届考生中的实力,通过两者比较筛选目标院校范围,目标院校数量一般确定10到30所左右。
由于每个考生可以填报 8个平行志愿,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未来志向和家庭状况,先确定本人的志愿选择方案,式采取冒险型的还是稳妥型的。如果是想冒点险,可以在基准志愿上方选择两个院校作为第一和第二平行志愿,基准志愿下放选择两到三个院校作为保底志愿。但考生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院校档次提高了,就不可能选择理想的专业。如果想保守一些,可在基准志愿下方选择全部平行志愿,院校档次越低,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就越大,有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
要善于鉴别院校名称与专业名称
时下,一些贪大求阔的校名和时髦求洋的专业名称混淆了考生视线,五花八门的“新大学”和“新专业”让考生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其实,判断一所大学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其办学实力、办学历史、校风和校园文化积淀,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简单以国内外某些网站或媒体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一定要详细了解所报考大学的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等内在的真实情况。
近年来,有些高校在招生简章中对本校的宣传存在不真实的情况。如某信息工程学院在招生宣传材料中这样介绍:“该信息工程学院建于1951年……”而实际情况是其在1951年只是一个气象干部培训班,1956年成立某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某气象学院,2000年更名为某信息工程学院。许多中专、专科、成人学校经过合并包装,摇身一变挂上名牌大学的牌子,各种名不符实的“新大学”层出不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报院校的历史沿革(组建、更名、合并、升格),不要被“高大上”的校名弄晕。
在鉴别专业方面也不能马虎,一定要认真推敲,仔细研究,特别要结合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来分析判断。如某大学招生简章中有关“热能工程系”的介绍,用了大量篇幅介绍热能与汽车工业的关系,但读完介绍后,会发现该系的学科和研究重点是动力工程(过去的锅炉专业)和流体机械工程(过去的水泵专业)。类似的新旧名称对比还有材料成型与加工专业(原来的铸造专业),某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某粮食学校的发酵专业),资源环境与工程学院(某大学的采矿系)等等。
志愿梯度设置要合理
所谓志愿梯度,简单说是指在同一批次内拉开档次。即便是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如果 A、B志愿选择了“热”学校准备冲一冲,那C、D志愿就要依次降温稳一稳,最后还一定要有几所“冷”来兜底。分数不高、缺乏竞争力的考生,可选择软硬件较好的老牌学校冲一冲,同时报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保一保。
二本院校的综合实力差距很大,录取分数线的差距更大,因此,反复研究目标院校最近3—5年的录取分数线、录取位次此时显得异常重要。在研究院校录取资料时,不仅要看最低分、平均分、最低位次,更要重视最高分、最高位次,在分数上留有余地才能让你进退有如。
一般来讲,办学实力、知名度、热门程度相当且同处一地的院校之间录取线差距小,即梯度小,考生不宜把梯度小的各个院校填在同一批次。若考生把梯度小的各个院校填在同一批次,则无论是哪种方式投档,这些院校都会在某一轮投档中全部完成招生计划。若某考生在某一轮投档中未能投出,在其后的次一轮投档中,由于该生填报的各个院校档案已经满额,该生的档案有可能无法投出而成为死档,因此,该生所填报的这几个院校志愿对该考生来讲就变成了无用的志愿,即无效志愿。
专业志愿填报也是如此,如果第一二专业志愿填报了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的热门专业,那么之后的四个专业志愿就要逐级分配,选择相对较冷的专业。如果你没有分数上的优势,一定不要忘记“同意专业调剂”。
之所以强调志愿梯度,终极目的是为了增加考生的被录取机率。志愿填报讲究稳中求胜,二批次的填报更要“稳”,道理很简单:一旦从本批次落选,你只能读学费高、社会认可度低的三本(现称2C)。历史教训告诫我们:不考虑自己的竞争实力,定位不准,所有志愿都集中在热门城市、热门院校、热门专业,还想当然地认为总会有一个学校录取,到头来难免会碰得头破血流。
选择专业眼光要放长远
社会上有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一本选学校,二本选专业”,是有一定道理的。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形成,离不开时间的积淀,所以从学校的发展历史中一般可寻找到该校的办学特色、优势所在,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改名的学校,我们通常能从该校的“曾用名”中窥见其优势专业。
反面的例子也可以举很多。现在有不少考生被所谓的热门专业牵着鼻子走,以很高的分数被国际贸易、新闻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录取,入学后才发现自己的学校其实是以师范、机械、化工等专业为特色的,后悔晚矣。
很多学校的重点专业不是因为实力不济,而是因为该专业服务的行业较为冷门或者不景气,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于是在高考录取时就造成乏人问津、录取分数偏低。
关于专业的选择,我们应该从大范围来看,从行业大势来考虑——那些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相符合,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专业,有时在就业上会小有波动,但长远看却是坚挺的,比如土木、建筑、化工、机械、电子、材料、地质、能源等专业,只要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社会对学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就有旺盛需求。
更何况,有些所谓的“冷门”或“热门”只是社会舆论强贴的标签:都说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冷”,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水并不低。相反,一些专业虽然看起来热门,但“含金量”很低,例如高烧不退的法学专业,开设院校太泛太多,遍地开花,毕业生就业形势其实很不好,二本院校尤甚,考到律师资格证的人很少,从事本专业的人更少。
因此,选择专业眼光要放长远,既要考生感兴趣,还要适合考生将来发展。
关于二本B类院校的填报
我们所说的2B院校,是2000年以后,由原来的本科院校分校、专科院校升格(多数是由过去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的)或合并而组建的,另外还有少数中外合作办学(高收费)的2A院校及部分民办本科高校。
从地域上分类,有少部分位于北上广深这样的发达城市,还有少部分位于省会城市,但大部分是位于省会以下的地级城市,尤其是少数民族及边缘地区分布的也不少。
从学科门类来看,工科类、医学类、农林类占一小部分,大部分为师范类。
这些2B院校无论是办学历史、管理水平、实验设备、师资力量,都与大部分2A类院校有较大差距。这类院校对大多数考生都没有太强的吸引力,考生们经常是出于无奈报考几所地理位置优越、院校名称时髦和专业热门的院校志愿。2B院校的生源和录取情况有以下特征。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校名时髦、专业热门的少数几所2B院校报考人数扎堆(第一志愿报考人数约为招生计划的4倍以上),录取分也异乎寻常的高,有些院校的录取线仅比一本线低几分。
第二,从2013—2014年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总体情况看,考生在选择志愿中的上述倾向性仍然存在,平行志愿并不能解决考生报考志愿中的集中扎堆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杨怀珠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考生一定要更新传统观念,重新认识、定位这些院校资源,放下身段,选择那些与自己成绩匹配、原先不看好的院校;
宁读大学五年级,不读高中四年级,一般不建议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复读;
筛选目标院校,要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要保证8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慎重决策。
要重视省内院校的填报
近年来,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的高校录取分数逐年上升,这是很多考生都喜欢到外地上大学、扎堆报志愿导致的。
对于高校的地域问题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发达地区城市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办学条件优良等优势,而省内院校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学习费用较低等优势。
按照历年来的经验,省内高校不仅招生总量大,而且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在省内的招生计划数也是最多的。同时,省内院校在就业困难学生资助、社会实践、就业推荐等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在省内上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用好征集志愿,或许可以“起死回生”
为了挽救高分考生的滑档现象,按照我省规定,各批次录取都会有征集志愿的机会,但很多家长和考生由于不了解,甚至误解,反而与机会擦肩而过。
不少家长和考生会认为:院校没招满,肯定很少人报,也就是说某个专业肯定不受欢迎,因此,放弃征集志愿的机会。
其实,由于生源情况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专业也会参加征集志愿。每年山西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的高校中不乏“211”高校,许多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另外,征集志愿招录的人数一般在1—10人之内,不少考生觉得希望不大选择放弃。杨怀珠老师说,考生一定要大胆尝试,即使征集志愿中未被录取,也不会影响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
除此之外,征集志愿还为部分线下考生提供了录取可能。特别是二本批次,在征集志愿后,一些院校仍有生源不足的现象,这时,省招考中心会根据情况进行降分,重新征集志愿的录取,考生一定要随时关注相关信息,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