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6月3日电(童笑雨)从最开始的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再到如今的教育改革,中国始终行走在教育探索的路上。教育需要改变,什么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浙江大学(下称“浙大”)副校长罗建红抛出一个词:全人教育。
6月3日,浙江大学发布通识教育白皮书,从历史与实践、展望与变革、战略与举措等方面介绍了浙大通识教育的改革历程,披露了该校未来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和举措。
通识教育,顾名思义,即破除专业藩篱,为学生提供共同的素质基础。早在办学伊始,浙大就开展了通识教育改革,经历百廿年的岁月洗礼,如今该校已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KAQ2.0全人教育共识。
“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是当年竺可桢校长对浙大的期待,对现今的通识教育改革仍具有指导意义。”罗建红直言,浙大承担着培育高等人才的使命,本科教育最不能忽视。而现今教育制度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容易把学生的视野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基于此,浙大实施四课堂实质性融通,打造出协同管理、课程教育、实践训练、孵化落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在本科生院下设求是学院,进行“一横多纵”的学生管理机制创新。
在课程体系创新上,浙大还构建了涵盖“通”“专”“跨”的本科课程体系,推进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识课程涵盖了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等通识必修课程和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等通识选修课。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