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委交流发言
春雨计划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发言
春雨计划项目校代表交流发言
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主持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同志做专题报告
2018年12月13日,市教委联合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会在金龙潭大饭店召开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张凤华、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副社长李青、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孟卫东、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发展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春雨计划”项目负责人杨朝晖教授以及各区教委主管中小学教育的主任、中小教科(义教科)科长、教研和科研部门负责同志和农村中小学校校长120余人参加会议。
推进会上,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延庆区等十三个区的教委领导围绕管理、教研、队伍、资源等内涵发展要素,聚焦主题,突出特色,总结梳理了本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真招、实招和高招”,交流了工作,分享了经验。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发展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春雨计划”项目负责人杨朝晖教授带领五所项目校的校长向与会同志汇报了项目组直面真问题,实施“微改进”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同志做了题目为《新时代农村教育的特征、趋势与对策》的专题辅导报告。
基教一处张凤华处长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城乡统一规划、注重协调发展、着力促进联动、实现共同繁荣的工作要求,并强调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一体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城乡教育在办学方向和育人方向上要一体化,在办学条件标准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标准上要一体化。在方法、路径和载体上可以特色化,要结合农村的实际,适应农村的需求,发挥农村的优势。二是要处理好自觉和自信的关系。自觉是自我觉醒,要反思不足,扬长补短。自信是发现自身优长,找准发展根脉。三是要处理好带动力和内驱力的关系。带动力是外在的影响因素,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驱力,发展更需要内生动力。 四是要处理好定力和活力的关系。定力就是扎根农村,办好农村教育,活力就是一定要积极行动,焕发生机与活力。希望各区加强顶层设计,采取务实举措,完善发展机制,以“一区一案”“一区一策”“一区一品”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教委充分发挥市级统筹作用,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为重点,扎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年来,市教委按照“抓重点、补短板、有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思路,聚焦农村中小学质量提升的重点、难点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通过“一区一案”“一区一策”“一区一品”,采取行政主导、项目推进、专家指导、示范引领和交流研讨等多种举措,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2017年市教委借助高校力量,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启动了北京市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究项目(即“春雨计划”)。通州、昌平、顺义、密云和延庆五个区30所农村中小学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通过行动研究,促进学校发展,并孵化、提炼和总结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辐射和带动农村地区中小学整体质量的提升。两年来项目组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精准发力,构建了专家、行政部门和学校三方联动推进的模式,积极探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策略与途径。在专家的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下,项目校发展的内驱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市教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报》的宣传引导作用,系统总结、梳理和报道农村中小学办学经验与成果。以振兴乡村,着力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推出“聚焦首都农村教育”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典型经验,实践做法。与此同时,市教委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会开展了走进农村中小学系列展示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